鴻海老大哥地位不保?立訊進攻蘋果供應鏈 規模小鴻海13倍,卻成掌握關鍵資源最大敵手

2021-08-05 13:00

? 人氣

 過去一年來,立訊進攻iPhone供應鏈的大動作不斷,今年1月拿下緯創iPhone供應鏈之後,更取得iPhone 13 pro三成訂單,分食鴻海商機。(圖/財訊提供)

過去一年來,立訊進攻iPhone供應鏈的大動作不斷,今年1月拿下緯創iPhone供應鏈之後,更取得iPhone 13 pro三成訂單,分食鴻海商機。(圖/財訊提供)

過去一年,立訊集合和碩、緯創原有的資源,切入iPhone組裝生意,美中合作培養出的鴻海挑戰者,從兩個切點進攻鴻海iPhone事業布局。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中國代工廠立訊正式打入iPhone供應鏈,今年開始,蘋果高階的iPhone 13 Pro手機,將有3成交由立訊組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一年來,立訊進攻iPhone供應鏈的大動作不斷。去年7月,第三大iPhone組裝廠緯創宣布以33億元人民幣,將組裝iPhone的昆山廠賣給立訊;今年1月1日,緯創旗下的緯創投資(江蘇)及緯新資通(昆山)股權,已交割給立訊。根據緯創年報,緯創仍持有不少立訊股票,立訊分食鴻海商機,緯創也將獲利。

立訊擴大布局 搶鴻海地盤

《財訊》報導指出,去年,第二大iPhone組裝廠和碩,先宣布旗下金屬機殼廠鎧勝下市,今年1月和碩公告,鎧勝與中國立訊合資成立公司。現在,位於江蘇鹽城的立鎧精密科技,立訊已控有48%股權,而和碩控有的日麗國際則持有46%股權,立訊跨入iPhone機殼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延伸閱讀:英特爾喊話美政府「與其把錢給台積電,不如放自家人口袋!」美半導體政策會因此動搖嗎?

今年7月3日,立訊也在江蘇昆山成立立芯精密智造,進軍SiP系統級封裝業務。3天後,7月6日,長虹建設也公告,台灣立訊精密以15.76億元,買下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的長虹新銳科技大樓。立訊正積極在兩岸布局,在蘋果力推下,和碩和緯創在iPhone供應鏈角色下降,吐出關鍵資源,中國本土新對手立訊正式浮上台面,和老大哥鴻海競爭。

這件事為何重要?《財訊》分析,因為iPhone組裝廠是蘋果供應鏈的核心,表面上看,組裝iPhone只有極為微薄的毛利,但實際上,組裝廠能在第一時間知道蘋果未來要發展哪些技術,需要用到哪些新的零組件,更有機會搶先推薦蘋果使用自家生產的關鍵零組件。

立訊打進iPhone供應鏈,未來有兩個切點,第一,拿下iPhone金屬機殼的供應地位,這是過去可成每年獲利3、4百億元的肥美市場,毛利率更超過4成!分析師預估,立訊明年將想盡辦法把機殼事業打進iPhone供應鏈,「一旦打入,立訊規模會快速接近鴻海」,第二,從半導體系統級封裝技術切入,和日月光旗下環旭合作,提供更小型的聲學元件給蘋果,一旦成功,就能提供更多自製的IC給蘋果。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在疫情的干擾下,鴻海靠著老本行iPhone供應鏈,仍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因為其他競爭對手供貨不順,讓蘋果將部分訂單挪給鴻海,也讓蘋果去年新品罕見分批開賣。這一次調整,蘋果把去年銷售量大的高階手機交給立訊,恐怕是蘋果要加大競爭力道,維持供應鏈的平衡。

今年手機仍將是科技產業裡最重要的平台,根據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的報告,今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將達13.8億支,較去年成長7.7%,明年也將較今年成長3.8%,達14.3億支。

iPhone 13背後 供應鏈大戰

「今年iPhone 13估計可以賣出8千8百萬支,比去年成長10%,」海通國際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蒲得宇,他觀察全球手機供應鏈多年,他認為,今年蘋果iPhone將是4個型號同時推出,「預計是9月中發表,9月底上市」,而鴻海和立訊等代工廠將在8月進入iPhone 組裝的高峰。(延伸閱讀:台積電、聯發科、華碩...統統被唱衰!台灣科技業創歷史佳績,外資降評潮究竟是真是假?

根據《財訊》報導,從規模來看,立訊跟鴻海仍有距離,立訊去年營收為925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996億元,鴻海去年營收則為5.358兆元新台幣,鴻海規模是立訊的13倍大,鴻海最新年報揭露,今年第1季,最大客戶占鴻海營收比率高達57%!這場競爭牽動鴻海數兆元營收。

蒲得宇觀察,立訊今年1月拿下緯創iPhone供應鏈之後,已開始利用這條生產線生產iPhone 12 Mini。雖然不久iPhone Mini就因銷售不佳而停產,但他也觀察,立訊取得iPhone 13 pro三成訂單後,雖然iPhone pro量較少,今年立訊產量將占所有iPhone供應量7%左右,但他也認為,立訊將是比和碩、緯創更強的對手。

立訊目前是蘋果Air Pods、Apple Watch的供應商,這些當初都是其他供應商認為,無法提高良率的產品,但立訊今年第1季淨利率仍達6%,年報也揭露,立訊去年營收較前年增加48%,淨利年增53%。

蒲得宇觀察,立訊比藍思更快切入iPhone供應鏈,因為iPhone組裝難在大量勞工的管理。立訊在Air Pods、Apple Watch生產過程中證明,立訊能管理數萬名員工,完成精巧的Air Pods和Apple Watch組裝,跟地方政府互動良好。除此之外,立訊在聲學零件、馬達和Apple Watch用的關鍵零組件上,也有一定的供應能力。

相反的,去年買下可成廠房的中國藍思科技,則是想從零組件切入iPhone組裝。由於機殼生產線早已高度自動化,工廠裡沒幾個人,藍思難以藉此證明自己管理大量工人的能力,因此目前最有資格當鴻海頭號挑戰者的公司,仍是立訊。

組裝與鏡頭 台廠仍占優勢

蒲得宇認為,即使立訊加入戰局,「鴻海仍是未來蘋果在iPhone組裝的首選。」他表示,鴻海相關零組件供應極為完整,蘋果在研發新機時,鴻海的配合度和默契、執行力都沒有問題,供應訂單分配上鴻海仍會是龍頭。

但最有力的挑戰者可能會是立訊,「現在留在iPhone供應鏈的台商也不是那麼多了,」蒲得宇認為,立訊打入iPhone供應鏈帶來的影響是,立訊將會培養新一批的大陸iPhone零組件供應商。

但在鏡頭部分,則仍是台廠互爭長短的局面。蒲得宇觀察,由於蘋果今年和明年對鏡頭的升級不大,玉晶光今年在蘋果供應鏈的占比,已十分接近大立光,玉晶光和大立光瓜分主要訂單。而大陸舜宇光學占比仍然非常小,今年第一季,舜宇光學在手機領域的營收,呈嚴重下滑的態勢。(延伸閱讀:散戶搶進這「三大族群」 隱含籌碼不安定地雷...)

蘋果再次祭出「驅虎吞狼」的計謀,重組「iPhone競爭者聯盟」,把資源全灌到立訊身上,短期立訊規模仍遠小於鴻海,但明、後年立訊規模勢必將快速上升,加上立訊也投入車用電子和半導體,競逐新能源車市場,這些都是鴻海未來投資的重點,立訊會不會成為鴻海集團最危險的敵人,今、明兩年會是關鍵。(延伸閱讀:小米手機賣贏蘋果 雷軍、聯發科卻反向釋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林宏達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