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采華專欄】一輩子很短,最好不要有bucket list

2017-06-06 17:11

? 人氣

心裡掛念的事,做了就是了不起!(圖/作者提供)

心裡掛念的事,做了就是了不起!(圖/作者提供)

旅行可以是一門學問,自我挑戰,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還有和伴侶是否如想像中親密不可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去年夏天的事。這並不是特別瘋狂的計畫,不過是帶兩個女兒到歐洲看看,坐火車上上下下,像歐洲人一樣來去自如,不分國界。

這40天是從巴黎往南到地中海,再往東過山到義大利。我們搭飛機(紐約到巴黎),快速子彈火車(巴黎到亞維儂),租車開高速公路(亞維儂到尼斯),中間穿插普羅旺斯中世紀石頭山城,再坐沿著地中海岸線開的區域慢火車(尼斯到義大利博羅尼亞Bologna),最後搭夜火車,穿山越嶺從義大利經瑞士回巴黎。

不知哪國的警察一早6點30分敲門,確定我們是護照上的3個人。那個2人包廂一點也不豪華,火車開動時也不特別快,停停走走,到了巴黎居然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個多鐘頭。

如果你沒有如我一般年輕的心、強健的體魄、積極向前的態度、和近於愚蠢的性格,不會這樣自找麻煩地度假——

40天的行李要進出火車站,很多時侯沒有電梯,高大強壯的先生在2016夏季奧運期無論如何是無法請假40天和我們共遊(喔,他不是去代表比賽,在全球電視可以隨時收看各種運動,其實需要很多人才。)

 法國高速公路付費,信用卡明明插進收費機,但欄杆就是不起,後面的車子排了一長條全在等,大概看我就是個不經事的遊客,沒人按喇叭,警察也不出亭子幫忙,就抬起手臂用食指指收費的機器,顯然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女兒說妳再插一次,就在那兒,居然也就是那麼容易的事,一緊張容易錯亂,人也會瞬間空白。

借住的房子跳電,偌大的房子一片漆黑,電箱的20個開關全是法文。

在義大利火車轉車時,這個不知名小鎮的月台上等,乘客稀落,太陽下山了,蚊子也出來了,火車會來嗎?來了是對的車嗎?上了車,還要用力把行李抬上……

碰到這些狀況,不禁自言自語,去峇里島海灘曬曬太陽不也是心曠神怡? 

旅行可以是一門學問與自我挑戰,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和旅遊伴侶是否如想像中親密不可分。

既然要花錢,那就非得學到些什麼,若只是躺在五星飯店泡恆溫游泳池、不停反覆擦防曬油,學習有限(我也曾經需要用錢去換五星級的享受和尊榮,因為被日常的生活壓得扁扁的,腦袋空空,只能被伺候)。

但自從有意識地生活後,做的是我選擇的事,凡事盡量不以「不得已」為出發,不愉快的事少了,生活舒暢許多,五星級享受變得無味,尊榮得自我啟發。

這次長達40天旅遊目的很單純:女兒長大了,從小在畫室長大的孩子,不再來畫室畫畫剪貼,也不太愛跟媽媽。

在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媽媽面對的競爭挑戰隨時更新, 世界在她們的眼裡很單一,大部分是從那隻小小的機器經過他人的選擇來看世界,所以旅行的企圖是要她們親身經歷真實世界,訓練養成自我觀點。在social media上分享別人的經驗,那不是理想人生,也及其有限。無論如何,為母則強,在還能發揮影響力時盡情發揮,身教為上。

在這旅途中,發覺她們真的很恨美術館。「恨」是恰當的動詞,並不過分。

我們在義大利7月艷陽下排了好久的隊,吃了2次Gelato冰,我一直強調:「這是一輩子一定要看一次的藝術品,我第一次看到時是多麼地感動!」當我們終於進入長長的大廳,裡面就豎著一個大衛像,兩個女孩的臉塌地像氣急的哈巴狗:「 排了這麼久就看這個?」

米開蘭基羅的魔力和大衛的壯美,居然無法感動這2個正值青春期的難搞少女,看來她們的藝術涵養還在啟蒙期,我們母女對彼此的期望和了解也在啟蒙期。

我們3人曾一同遊台灣,我是如何同時推著娃娃車和行李車走出機場,真的不記得,但路途困難的感覺至今還鮮明。

我們也一同遊在日本,把我的名片吊在她們脖子上,再放一張日幣,當時她們是6歲、4歲。 

有年我帶小女兒娃(Wa)遊陽朔桂林山水,在雨中看張藝謀的戶外大秀,名稱都不記得了,只記得Wa坐我身旁吃手指頭,心想當我小孩還真可憐,下大雨濕冷,穿著雨衣看這不怎麼樣的秀。

今天的娃比我高,再也不會吸她的大拇指,桂林煙雨不再,連巴黎她都不稀罕(一直等到巴黎鐵塔在她面前,登高下塔後買了5個小鐵塔回去送朋友),如果再不實踐這個想法,那可能永遠只是個拿來講講很多事裡的一件事。

一輩子很短,和自己說最好不要有bucket list,就是在死之前要做的事。舉個極端的例子,如高空懸跳(Budgie Jumping),如果真的愛這樣跳,那現在就想辦法跳,年紀長了,體力影響腦力,這非做不可的事也會默默地消失。

心裡掛念的事,做了就是了不起!那怕只是到中央公園像《當莎莉遇上哈利》電影裡一般,在美好秋天散個步踩踩枯葉,要做了才是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這樣累積出來,才對得起每個生命在萬分之一中誕生的奇蹟。

想學習佛的智慧,超越人的一生,但只能用人的方法一步步走,一天天過,從生活中一點一滴中學習改進。

女兒心知肚明,她們可以否決我的任何決定,當媽媽就是沒有權威,而且地位每況愈下,只有當我們3人在語言不同的國度裡、只能相依為命,她們才聽媽媽的。

媽媽不時也需要擴大接受孩子的真實性格和時代差異。親子教育是人生最難課題之一,但旅行是我的本事,也是很愛的事;從小非常不喜歡帶她們去公園玩, 因為地緣有限,不是小孩就是媽媽或保姆。這趟旅行就是帶著成長中的女兒去無邊界的playground,和她們青春期無邏輯性的荷爾蒙面對面,義無反顧地加強她們文明素質,求生能力, 大玩一遭!

旅行最難做到的,就是不把自己當遊客

40天是一個月再加10天,天天住旅館是上世紀的方式,就算全住二、三星,花費還是高,而且可能太過寒酸、度不了40天。我們一行3人,巴黎旅館一個普通房間只能住兩人,一間房待久了大眼瞪小眼,再美、再光彩的世界之都也會黯然無光。

現代人每人一隻智慧型手機,帶有很多APPs,如Uber可以網路叫車、Airbnb到處可以找到私人公寓出租、CarToGo隨時租車隨地還車、GoogleMap谷歌導航可以認路找餐廳,連遊巴黎鐵塔也有APP免費解說。

雖然每人手執一機的畫面會讓人為人類未來憂慮,但沒有隨時可以快速上網的手機,可能沒膽在語言不通的國家帶孩子跨洋過海翻山、越嶺。

這支永遠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小機器,比人還有能力,可以買火車票、叫車、訂位、自給自足,語言隔閡也少很多。谷歌的翻譯功能(Google Translation)讓我無意間找到星期天的小農市場,那個Maurice Ravel(波麗露Boléro)的作曲家住過的小鎮,公園看板上的法文,怎麼猜都無法和食物農夫聯想在一起。

旅行最難做到的,就是如何不當遊客、過得像當地人:巴黎女人如何穿高跟鞋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走、如何喝開胃酒Kir Royal、一道菜一杯酒、喝之後還可以吃甜點、吃到11點多還可以喝咖啡,再穿著高跟鞋回家……在smart phone 的時代,一切容易多了,做不了穿高跟鞋的巴黎女人,至少迷不了路,Uber帶你回家。

Maurice Ravel(Bolero 的作曲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DiaRZy0Ak

Kir Royal是很法國很日常也很典型的餐前開胃酒(Apéritif), 進餐廳 一坐下來還沒看菜單就需要喝個東西,是很西方人的習慣,因為是好好享受晚餐的開始,而Kir (白酒加黑加侖)或Kir Royal(香檳加黑加侖)就是法國人最稀鬆平常的選擇,如同以紐約為背景的Sex & City 影集裡常出現的、粉粉美美的Cosmopolitan 雞尾酒。

基本上是以Burgundy  產的黑加侖酒 Crème de Cassis 倒入香檳杯,再加香檳,酸酸甜甜,涼涼有氣泡。當然好香檳就可是開胃酒,也不需再加酸甜的黑醋栗果子。

一定想辦法不住五星級旅館:一輩子值得回味的事,絕對是不在意料中

40天的住宿中,有巴黎右岸小公寓、亞維儂古城牆外的兩房現代公寓、普羅旺斯小鎮裡無麩質一泊二食的氣質鄉村旅店、義大利大學城Bologna裡年輕人的小公寓、巴黎左岸要穿過花園中廳、去搭小得不能再小的古老電梯才能到的典型巴黎公寓……

這裡有一半的家是「交換」來的,你來我家、我去你家。 Guest To Guest 是法國人創始的網站,一開始不過是幾個朋友彼此互相交換,反正去度假時家裡是空的,可以讓好朋友來住,順便澆花。那要是能把全世界都當成朋友,願意開放自己的家,讓人來幫你澆花餵貓,一瞬間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家。這個網站在幾年之間成長快速,還有語言切換翻譯,世界大同也不過如此。

這次和我交換的都是法國人,那時的家不大、附近也沒地鐵,但想和我交換的人很多。 愛旅行的人,千萬不要覺得你的居住地不如紐約,一樣米養千百人,不妨試試迎接全球各式人種和文化,不要擔心家裡心愛水晶杯,好東西要用才有真正價值,破了也是應該。

要找到適合的度假處其實有點複雜,想來我家的人散佈全法國,有山有海有城市,城市有大有小,為了不付住宿費,得做更多的功課。如何將喜歡的房子和想去的地方連起來?很多房子很棒,但去那裡要做什麼?還要考量交通的問題,需要開車與否。

來來回回溝通,最後以畫家馬蒂斯(Matisee)為主軸,他的出生及終老地都有他的美術館,再以吃道地義大利麵為輔,那路線及落腳地就一一出來了。

第一、二個禮拜住在巴黎第八區很舒服的小公寓裏,每個房間裡都設有Bang & Olufsen 音響,(房子不到20坪,為什麼要花大筆費用連難以轉身的廁所都裝喇叭,難理解的巴黎人),但一早可以把門關上聽音樂吵不到小孩,愛聽音樂的我,這時才了解我的Bose音響居然差這麼多。

這兩個禮拜全是免費交換來的,只付了網站不到一百歐元的保險費。在交換下既然不用付費,那就不可能事事完美,總會有些風險。

因為不是旅館,也許床很硬、枕頭太扁、窗簾隔不了光、那個燈放在奇怪的角落、牆上的畫真的很難看……我們進入一個人的家,也進入他的生活習慣和品味。

我習慣買花插在家裡,到了法國人的家裡以後很驚訝,他們家裡居然都沒有花瓶!從南到北在路邊的花攤或城裡的花店,店主都會問我,買花是送人的嗎?「不是, 是買給自己的。」每一次店家會加送一朵,這親身體驗到法國人的浪漫,對美的會心交流。

還有到處找蠟燭,連法文的蠟燭(Bougie)都朗朗上口了。 在一家著名的百貨公司Le Bon Marché 到處找Bougie,3個店員想了半天,我說:「你們法國人不是很羅曼帝克,應該到處都賣蠟燭?」店員回答:「誰說的?」法國人真不是以友善親切著名,但有花有蠟燭有音樂,處處是我家。

一些女生朋友會和我說,不敢自己一個人旅行晚上自己睡。我問她們,那是怕鬼還是怕不安全?會怕的話,就準備花和蠟燭外加燒個香吧,人鬼不侵。

旅館所在地大部分適合觀光,但也有些很棒的旅館,旅客可以完全溺在旅館裡、哪裡都不去。例如阿曼集團(Aman)的旅館,人去了是被伺候的,在哪個國家或地點其實不重要,不過就是在設計上融合些當地色彩。

我住過阿曼一次,蜜月得去奇幻特別的地方,選了摩洛哥。17年前Amajina剛開張,在機場看到當期旅遊雜誌封面介紹正要去的地方,啊!自喜終於走在潮流之前。豪華舒適有品味的生活過了5天也是很沒趣味的,即使有人帶你逛市場、看地毯、看魔蛇、看陶、看布料,我們還是被當成有錢花的大頭客。

在那裡有女孩幫忙洗澡,好像小時候媽媽幫妳洗澡一般,我很喜歡,但除此之外,記憶點不多。並不是這個蜜月不夠奇幻特別,而是再好的旅館多是制式的服務,總是有人在櫃檯以英文回答你所有的問題,會發生的,都在意料中。

但一輩子會記得的事,絕對是不在意料中。

這次旅行,和當地人交換彼此的家,必須和每一個法國人溝通很多細節,確實地感受法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比較起來,美國人是真的比較隨和開放,而法國人正式也比較含蓄,如果他不想說不,會一直不回答我的問題,但人性多是相通的,好好溝通,皆大歡喜。

既然是家,那就是平常法國人居住區,會有當地人生活的路線,買法國麵包、買菜、喝咖啡、local bar,不會有人在櫃檯迎接,要自己像房子主人一般地過生活,所以旅人必須入境隨俗、隨機應變,難度是較高的。

那天在巴黎西郊交換了一個有游泳池的大房子,入住第一天晚上10點多,不在意料中跳電了,一片漆黑。記得廚房的抽屜裡有個手電筒,每支手機有照明,我們有三支,要省著用。

因為無法充電,如果修不好沒電,我們得如何住下去?不能上網要如何和屋主聯絡?若打電話要找誰修,如何用法文解釋?頓時黑暗後的5秒鐘裡交錯了100個念頭,同時 Wa在樓上尖叫「Mommy!」 我也想叫,但我要叫誰?去睡再說吧。

我們3人擠一張床,因為媽媽也很怕,怕黑,但更怕跳電之後還會發生什麼事。旅行就是不能當旅客,每個細胞都必須身體力行當地人的生活,包括跳電。

一早6點趁天光爬起來找電箱,用剩下8%電力的手機打電話給在我家度假的屋主,他說他的電工去葡萄牙度假了,要我把院子裡大鐵門先打開,沒電的話門開不了,我們會被困在家裡。

把電箱照了相,上面有法文註明20幾個開關, 把電弄回來後又跳了2次,從此我告訴自己:千萬不要不要擁有大房子、不要游泳池、不要草坪、不要果樹!

屋主特別留言說,可以去摘那個黃果子吃,妳來時正好熟,於是我步行到樹下抬頭望,心想我得越過草皮走回屋子拿椅子爬上去,除非在這時刻黃果子打在頭上,真是連嚐都不想。

旅行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測驗所有自認浪漫性格是否只是妄想罷了,在異國跳電的驚嚇後,我不過就是個去超市買水果的平凡人。

前幾天,在上東城的義大利餐廳裡點了 博羅尼亞肉醬麵(Ragù Bolognese),很好吃,但和一年前在Bologna 吃的差別在哪?想不起那專程去吃的肉醬麵的真實味道,去年從義大利回紐約後,照著餐廳祖傳食譜做了不下8次,小孩都開始吃膩了,那天面對紐約版的肉醬麵才理解記憶的脆弱,但那斷電的刺激感到如今依然栩栩如生。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