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業如果一蹶不振,出版業的崩潰還會遠嗎?

2017-04-13 16:29

? 人氣

紙書的存活,並不是靠「優質的內容」,優質的內容在哪個平台都可以看、即使現在不能看,遲早也會能看,好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得明白一些,紙書已經退到自己最後的陣地上了。現在做紙書的都醒過來了,知道玩各種不同的形式了,前幾年就有人指出,未來的書會精品化(包裝)、高端化(價格)、禮品化(用途)。

有人覺得,如果紙書有上有獨一無二的內容或形式,同時還有堪比新媒體的互動性,那麼誰輸誰贏也還在未定之天,還是有機會跟新媒體拼一拼的。從更細的分類上來看,童書、立體書、精裝書、古籍都還是可以好好活著的領域;至於在其他領域,恐怕電子書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有很多優秀的出版人,對於出版的形式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過去著色書的暢銷、以及我做《小王子》立體書的經驗都顯示:「形式」很重要。但形式並不能挽救產業,只有產業升級才能挽救產業。

羅輯思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把產品、定價、通路、行銷幾個核心環節合併成一個環節,因而節省了很多出現在環節之間的成本,這是對媒體產業(至少是對圖書產業)的革命。

歸根究底來說,我覺得「紙本玩形式」不是拯救這個產業的正確方式;拯救這個產業、拯救自己,要靠對內容的重新思考和重新經營。

那麼,該如何突圍呢?

我2015年編輯的《小王子》立體書,價格不便宜,但依然賣得很好。(圖/Rocket Café提供)
我2015年編輯的《小王子》立體書,價格不便宜,但依然賣得很好。(圖/Rocket Café提供)

媒體從業者的突圍

剛才寫得太悲觀了,再寫一點樂觀的。雖然,紙本一片頹局,不過人是活的;我們媒體人也可以搶佔網路上的地盤。而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已經很熟悉了。

對於想離開媒體產業的人,我會請他們放手去做。網路蠶食了媒體產業,但媒體人從窠臼中突圍、搶佔網路地盤的案例也不少,例如最近風行的共享單車品牌「摩拜」的胡瑋煒、或是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他們都曾經是傳統媒體業者;他們的突圍方式,難道不值得思考一下嗎?

還想做媒體產業的人,請儘快「讓大腦重新開機」。

對於還想做媒體產業的人,我想說的是請儘快「讓大腦重新開機」。無論圖書、雜誌、還是微信號,本質都是傳播資訊;而其中有價值的資訊,永遠都是稀有資源、永遠都可以變現。只是你需要重新思考,究竟如何可以變現?

還有一點,就是儘管紙本出版遭遇危機,但目前仍然掌握著大量的產業資源;而這些資源轉換一下形式,就是新媒體產品。

誰說做內容就一定要用紙本販賣?我們必須重新定位出版、重新定位自己。其實只要把握住優質內容,再將內容轉化成好的產品,找到好的銷售方式,還是大有可為的。

今天就說到這裡。最後,作為一個還在做紙書的編輯,祝福每一位同業:趁著還能做紙書,趕快多做幾本好書吧;再不好好做,可能以後就沒機會做了。

沒錯,我說的是紙書,僅僅是紙書哦。

作者介紹│三 童

奔走在讀者和作者這兩個上帝之間的出版人;曾策劃多種社會科學書系、編有《小王子》立體書、《跟媽媽學詞語》紙板書系列、《灰姑娘》等童書。最近一心一意編輯《私讀》Mook叢書;業餘也寫寫字,已出版《編輯是一種病》、《釋夢筆記》兩部作品集。編輯寫字之餘,以滿腔好奇心游走在人類的思想世界,不曾停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Rocket Café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