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人真的很棒!自製動畫講歷史爆紅、百萬人觀看,青年營運長道出創業甘苦談

2017-04-20 11:34

? 人氣

像之前爆紅的<北極震盪>影片也是很特別的案例,因為除了那支之外,氣象局製作的其他系列影片觀看人數少得可憐。「成功」這件事很難評估,有時候跟時事很有關係,但就像我們從<哲學哲學雞蛋糕>中學到的一課,隨時做好基本盤,製作有品質的產品並維持基本流量,為品牌鞏固粉絲、知名度與魅力的,符合上述條件仍然能拍板執行。經過之前幾次的經驗,我們現在的內容,如果不是有資金、贊助,至少期望能做到的就是有品質及基本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創意與生存的拉鋸

缺乏資金一直是每個新創團隊常遇到的問題,我們一開始營收就是靠賣商品。「臺灣吧」前期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周邊商品維持營運,之前還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量,但現在越來越低,只剩不到五分之一左右。未來希望黑啤、藍地等角色能夠創造產值以穩定公司的金流來源。要解決資金問題,還是根本要靠自有產品獲利。如何將黑啤經營到像熊本熊一樣,一出場就可以賺錢?如何以角色的獲利持續經營內容的產出?如何以現在的內容產出持續深入大家的內心?創造「對角色的認同」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如何讓商品營收成為主力?從現在的五分之一往上成長到一半,就是證明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的角色賺錢,而非依靠贊助。其他諸如利用平台抽取廣告費的模式,是非常微量的收入,台灣的廣告還是集中在平面與電視上,網路廣告投放也集中在FB 與 YouTube 上,而非內容產出者,大多數的內容產出者能從這些平台上的獲利非常的少,無法做為新媒體的主要收入。

目前內容產製者的金流來源大多像部落客型的置入行銷案,但這在製作上會有很多限制。現在有幾十個邀約詢問廣告合作的可能性,這對單純的製作公司擁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臺灣吧」的目標不是影音製作,而是媒體,我們想固守路線,才會產生這麼多的品牌、策略與營運上的考量。不過這樣的堅持,吸引到在乎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臺灣吧」走到今天也是靠這些品牌的佛心支持,但如何不依靠佛心品牌的支持還能繼續存活,才是最大的挑戰。

在商品營收還非主力的現在,節目企劃不管是自主開發、找錢找資源或外部合作都有,我們會針對每檔節目考量是否有足夠資金、內容是否可行,以及節目製作是否符合公司發展。像<三分鐘看不懂刺客聶隱娘>與<三分鐘看不懂《灣生回家》>就是我們對電影領域做的企劃嘗試,當初獲得這個執行的機會,也發現確實是個可以發展下去的產品線。

新媒體的挑戰――「我可以,你也可以」

臺灣吧目前還不具備關鍵性的技術,我們不過是因為第一部作品的成功而累積了一些知名度,進而藉由品牌的價值生存並找尋真正可依賴的模式。真的在做才會發現新媒體的經營不容易,或許這也是新媒體產業看似大鳴大放,但能真正長久存活下來的案例很少的原因。現在有系統製作影像的組織,依舊還是壹電視這種大型的傳統媒體而跨足網路品牌,否則至少也要依靠公部門的專案預算才能支撐。

開始經營媒體之後,才會面對真正的問題:觀看次數不是金流的保證,怎麼在流量變現與媒體價值中找尋平衡,才是「臺灣吧」要繼續成長和深化經營的最大難題。

 

公司簡介|臺灣吧

自產內容的新媒體公司,目標是「讓台灣成為全球數位內容的燈塔」,以優質的數位內容,替台灣立足世界的新角色,持續深耕不同領域的內容,著重教育、傳播、娛樂三大領域,創作出引起使用者興趣、與使用者建立對話、開創性的新媒體節目,不斷將新作品帶到大家面前,並創造正向的社會影響力。作品包括:<動畫台灣史>、<故事‧台北>、<哲學哲學雞蛋糕>、<十八銅人健康教室>、<週末來吧>、<JT交通事務所>、<123募投人>等等。

網站: www.taiwanbar.cc/index.html

創立時間:2014年。

創立經過:四位創辦人感受到台灣社會對於自我認識不足,因此希望能製作一系列具教育意義的優質節目,改善媒體環境。讓台灣成為全球數位內容的燈塔。

商業模式:企業贊助、內容置入行銷、角色周邊商品販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文化《與其替老闆賣命,不如為自己拚命:台灣科技創新教父給青年的20堂創業課》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