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萬「膠帶香蕉」、180萬塗鴉紙鈔…看似便宜廉價的藝術品,為何各個賣出驚人天價?

2020-02-28 08:00

? 人氣

2006年,村上隆作品《727》拍出一億日圓天價,被譽為「日本最貴藝術家」。(圖/flickr@Phil Roeder)

2006年,村上隆作品《727》拍出一億日圓天價,被譽為「日本最貴藝術家」。(圖/flickr@Phil Roeder)

兩個月前,義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一件以封箱膠帶貼住香蕉的作品,拍出十二萬美元高價,鬧出軒然大波。再往前推兩個月,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一件在港幣百元鈔隨意畫上的塗鴉,竟翻倍賣了四十五萬港元。這張塗鴉可能根本花不到奈良美智一分鐘,但他這樣隨手一畫,卻讓百元鈔價值直接翻漲4500倍。許多人直呼太扯:「這我也會,算什麼藝術?」、「那根香蕉甚至還會爛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類似的案例愈來愈常出現在媒體刊頭,藝術到底該如何定義?是複雜精細的技法?還是高深難解的概念?曾以卡通人物造型畫作拍出一億日圓,因此獲得「日本最貴藝術家」封號的村上隆,用自己的一生向世界演繹:現在的藝術家早已不過窮酸生活;藝術,是一種品牌。

奈良美智塗鴉(圖/flickr@we-make-money-not-art)
奈良美智塗鴉。(圖/flickr@we-make-money-not-art)

生在計程車司機家庭,他的家人都愛藝術

1962年日本東京,村上隆生在一個熱愛藝術的家庭,他的父親村上福壽郎愛繪畫,也愛雕塑,但直到人生晚年,他的作品都未曾公開展出過,他更為人所知的職業是計程車司機;而他的母親熱愛鑑賞,在村上隆還小時,他便常帶著他四處看展,看完展覽後更嚴格要求村上隆寫出評論心得。

儘管家境貧寒,村上的父母仍舊支持孩子創作,直到28歲前,村上隆都在父母和親戚的資助下勉力創作,他的弟弟村上欲二後來也成為了專畫日本畫的藝術家。但創作需要錢,經濟窘迫的畫家,往往買完畫材,就沒剩多少錢能讓自己溫飽。據悉,直到36歲前,村上隆都過著困苦不堪的日子,得到的獎學金大多用來購買畫材,他幾乎天天靠超商過期便當果腹。

拍價上億,他認為這價格「不算太高」

2006年五月,村上隆作品《727》在拍賣會上喊出一億日圓高價,突破日本藝術史上單件藝術作品最高價紀錄。他的名字一時成了藝術圈當紅關鍵字。當時有人批評他「只是把卡通造型人物畫得大大的,就說是繪畫」,根本是瞧不起藝術;村上隆對此不置可否,他只說,他認為這個億元拍價並不是「非常高的金額」。

村上隆《727》(圖/flickr@corno.fulgur75)
村上隆《727》。(圖/flickr@corno.fulgur75)

「美術作品的製作成本是很高的,要創作出新的東西或新的概念,需要投入很多的金錢跟時間……如果沒有生意手段、經營手段,是無法持續藝術製作的。」——村上隆

藝術品製作需要大量金錢,因此勢必得讓收藏家甘願掏錢買畫。而村上隆清楚自己面對著什麼樣的市場。他心知,對收藏家而言,藝術品不可能與社交上的炫耀和競爭氣氛切割,藝術收藏是富人的遊戲,富有的收藏家是為了在社會上得到尊敬,為了塑造自己「成功者」的印象,因此砸下大錢購買高評價藝術品。而此時他最需要製作的,就是要創造能夠吸引這群人的藝術品。

這樣講來還是弔詭,那貼著封箱膠帶的香蕉,為什麼就算是高評價藝術呢?因為觀念。觀念是當代藝術作品能夠受到肯定的最主要理由,觀念既是價值的根源,也是品牌的本質。村上隆就以杜象《噴泉》舉例,一個現成的便宜馬桶,只是簽上了杜象的名字,就被後世視為20世紀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聽來荒謬,但《噴泉》這件作品最受人肯定的就是觀念。它並不是由特別高貴的材料組成,創作過程也沒經過多大努力,但它開創了藝術的可能性,甚至影響了後來的觀念藝術,與歐美藝術史脈絡完整扣合,深深影響了後世的創作者,這就是《噴泉》價值所在。

村上隆不是沒試過珍稀畫材、高深技法,要知道,他曾經為了買下岩畫的高價材料,花光三百萬日圓獎學金,更曾為了在畢業製作上取得第一名頭銜,連續五個月每天狂畫十五小時,畫到右手肌腱發炎,但這些方法都沒讓他成功。

藝術經營成品牌「我就是要金錢的力量!」

在決定要靠觀念放手一搏後,他開始將日本文化最強也最獨特的元素「卡漫」放進作品。他用卡漫包裝日本戰後社會的普遍自卑感,讓可愛療癒的動漫人物成為日本九零年代泡沫經濟、沙林毒氣事件等重大社會事件下,人們內心苦苦尋求的紓解出口。卡漫在村上隆筆下,成為日本人的美好童年,成為日本人苦悶生活的療癒寄託,也成為歐美藝術界理解日本藝術的重要轉介點。他把日本文化送到世界,而其中中介的,就是他的藝術。

「不管是價值或評價,只要創作作品的人跟觀看作品的人「內心的頻率」交易成立的話,就會往上提升,」村上隆說過,作品本身與觀者之間的共感能夠提升作品價值。而對富有的收藏家看慣了藝術作品,但凡作品中任一點細微的差錯,都會影響到作品與藏家之間的情感共振。因此他對自己掛名的作品採取極端嚴謹態度。

據《商周》報導,村上隆在埼玉縣工作室裡,擺放著各種紙張模具,他精準訂出每一朵花瓣的曲度、顏色、線條,每一片花瓣、花蕊以及兩者交界處所要使用的色號。工作室牆面上掛著的每一朵花,都是由三組工作人員以八小時一班,二十四小時輪班接力完成。而就連要去上廁所,都要先舉手報備。

村上隆為自己掛名的所有作品訂出精準SOP,其他工作人員上繳的成品,也很容易被他打槍,他似乎總能看出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瑕疵。但對村上隆來說,花心思在作品上是最最基本的功夫。

那種一般人所想像的,「窮酸、頭腦不好且廉價」的藝術生活,他花了超過人生一半的時間在經歷,真的也經歷得夠多了。對現在的村上隆來說,藝術家不應是窮困苟活的單一個人,藝術家是一個創作工廠、上百條精準SOP,以及鮮明品牌形象的集合。藝術是品牌,而村上隆就是他的品牌名稱。對於這個費盡數十年堆砌而成的藝術品牌,賣出一件價值上億的畫作,能有什麼可質疑的呢?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