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被開腸剖肚,也只能趴著給人磕頭…她花15年,拍下台灣年輕人不懂的最痛記憶

2016-11-07 18:49

? 人氣

為了這碗飯,他犧牲自己的青春。即使來到台灣有了家庭,最後仍與妻子離異。孤獨的老李無法接受自己面容年老,就穿上絲襪、裙裝,戴上假髮,從亮麗女性裝扮中悼念已逝去的青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李在近郊的山中為自己找到靈魂的棲身之處,在大石刻上斗大的名字——李忠孝,閒來無事就為自己掃墓。他願意回到那個人事已非的河北家鄉嗎?這些夾雜無奈、痛苦和感傷的情緒裡,或許也只能與女兒訴說,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圖/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youtube)
不想面對自己變老的事實,老李最後順從內心的性別認同,穿上亮麗女裝(圖/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youtube)

如果子女能明白父親的苦,獨居老榮民是否就能少點遺憾?

在《河北‧臺北》訪談片段可發現,15年間,父親的面容逐漸蒼老,從一頭黑長髮到短白髮,說起自己的母親,仍掩不住急欲哭泣的悲傷。原來這些年,老李都小心翼翼地將痛苦藏在心底最深處,努力埋藏,以勇健軍人之姿,不讓男兒淚輕易從雙眼流出。

老李很幸運在臨終前,讓女兒把人生故事拍成一部紀錄片,但又有多少老兵的記憶,即將被時代無情吞噬呢?

過往的傷痕與恐懼,讓不少老兵變得暴躁、難相處,與子女隔閡極深,就像老李一樣。一名台北萬里社工甚至在《河北‧臺北》試映會表示,有太多太多獨居榮民,是在死後多時才被家人認領——若是這些老兵子女能明白他們經過多少痛苦,是否就能稍微了解父親的內心、減少一些遺憾?

李念修用15年的時間拍攝《河北‧臺北》,追回父親的生命記憶,也與父親和解,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在向台灣年輕人述說那個即將凋零的年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