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當醫生好,為什麼施振榮不讀醫學院?除了考不好之外,他說…

2016-08-24 08:00

? 人氣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我的座右銘是Me too is not my style,不隨波不逐流,就是不「Me too」!(顏麟宇攝)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我的座右銘是Me too is not my style,不隨波不逐流,就是不「Me too」!(顏麟宇攝)

人生的抉擇時刻,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尊重老天的安排。人生除了自己努力以外,外在環境自己是無法做主的,既然做不了主,就尊重它吧!天上掉下什麼客觀的環境機會,就要好好掌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當年彰中畢業之後勉強自己讀醫,大學畢業後隨著潮流出國留學,我一定無法好好用功,因為我會成天擔心在台灣的媽媽孤單,因此,我選擇留在台灣創業。

責任所在,我當然還是會勉強自己。我不喜歡拋頭露面,卻仍勉強自己曝光,這種短暫的勉強克服以後,就不算勉強了。現在我來跟大家分享人生經驗,不但不覺得勉強,還很樂意。

不管是學習或工作機會,其實都不要執意一定要怎麼樣。老天已經安排好人生的每一個機會。考上彰化中學,就掌握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多歷練,力求表現。

不要抱怨沒有機會,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機會都被你們這些老頭子占去了。」在我看來,機會是愈來愈大,問題是競爭的人也愈來愈多。教育普及、不愁吃穿之後,很多人想創業,只是經常變成一窩蜂的「Me too」,能創造價值的空間變少了。當初如果我選擇大家認同的學醫或者是留學的路,今天就不會走出一條對社會有更大貢獻的路。

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學習準備,機會來臨時才能掌握。活到老學到老,學什麼不重要,先後順序不重要,勉強學習成本高。事業要經營,人生要經營,得先考慮投資報酬率。所以按照老天的安排去學習,成本最低,最不勉強。成本低,報酬率自然比較高。何況我們所追求的報酬率不是單元的,應該是多元、多面向的。所謂報酬率,一個是成果,一個是能力,能力是成果的基礎,所以要不斷的學習。

學習成果的多寡和天分有關,我在文字的使用上沒有天分,但是我在市場、人性等方面有很多的體驗,加上又重視它,因此我使用文字的精準度,常常比許多有學問的人好。

掌握有關鍵的、有價值的、創新的點子,比較能夠落實,價值也會比較高。要創造價值當然要有能力,人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是利他,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要領導,除了統合資源,更要抱持著如何服務他人的心理,學習的過程就能慢慢累積歷練。以服務他人為優先,利他為優先,才能掌握學習要領。

利己是一種盲點,但是長期用利他來利己,就不算盲點,這是追求間接、無形、未來的利益。累積足夠經驗之後,一旦有機會被推選為幹部,除了學習如何稱職,如能再加點創意或其他新東西,讓大家有新鮮感,享受新的服務,就更好了。不斷動腦筋,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如果有人問我:你會不會後悔?我說我不會笨到浪費時間去後悔,因為後悔已經沒有用了。與其後悔,不如檢討為什麼不得要領?為什麼失敗?有這個教訓之後,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沒什麼好後悔的。

走到十字路口,容不得人不往前走,不做選擇。選擇前當然要分析,如果好壞各占百分之五十,或者是七十、三十或者六十、四十,還得考慮當時的能力、客觀環境。做了選擇就不必後悔,萬一失敗了,也要樂觀看待教訓,或許這個教訓未來用得上。我上過兩所大學,第一次考進成大,不如預期,因此決定重考。不過我在成大那一年收穫良多,除了積極準備重考之外,我還學習如何參與社團。後來進入交大,我帶頭成立社團,大家一起玩社團。正面樂觀對待失敗,把這段經歷變成歷練、鍛鍊。

因此對於民主政治的發展,我是相對樂觀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經過這麼多衝突,老百姓學習更多。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真相,以樂觀的態度看待真相,跟用不樂觀的態度來看,會很不一樣。不樂觀的人看台灣,認為台灣很爛,快沉掉了,我卻不這麼認為。台灣民間的力量很強大,好比彰化高中的呂興忠老師在學校裡推廣「行動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所獲得的知識、理想,化為行動,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建立面對未來世界的信心,這是讓我最感欣慰的。

時代已非常進步,大陸的朋友來台灣,如果不欣賞我們的文化底蘊、生活內涵,無法了解我們的進步。台灣的建設已遙遙落後,國家經濟的成長也比不過大陸,但他們還是很羨慕我們累積出來對未來前景的關鍵能量。前面提到的華人優質生活範圍很廣,有形無形的優質生活無所不在。我們的文學創作、藝術創作、自由、多元尊重都是優質生活。未來我們可以對華人世界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青年提問

青年:您為何捨棄成大數學系,重考進入交大電子系,當時的心境如何?

Stan哥:我也有聯考壓力。我高一大概全年級排名一百多名,後來進步到五、六十名,到最後進步到一、二十名,雖然不是小時了了,但還是慢慢持續進步。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高一、高二數理科總成績竟然是全校第一名,得了「愛迪生獎」。

老師、媽媽都對我有很高的期待,認為我應該要讀國立大學,我也將自己定位在國立大學,所以考上當時還是省立的成大有些意外,所以我就準備重考。但是,在成大那一年我沒有浪費掉,如果沒有多一年先體會大學社團活動,我就沒有機會在交大創立多個社團、帶領七十幾個同學一起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第一年考不好,就沒有來年改變我人生的機會。我也從不敢上台,變成敢上台。交大桌球隊、排球隊、攝影社、棋橋社都是我創的。有人說施振榮很出鋒頭,實際上我不是愛出鋒頭的人,我完全沒有規劃,而是抓住客觀條件成熟的機會,當仁不讓站出來。就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建立起信心,竭盡所能把社團弄好,贏得別人的肯定。

當年有些人因為家境不好,無法選擇大學,只得報考師範學校、師專、台北工專。但他們的成就不比讀一般中學差,有的甚至表現傑出。現在國內非常知名的人,或許初中成績不是很理想,而去讀高工、高商,他們依然闖出一片天。人生先走那一段路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走那段路時,要不斷學習,不斷培養信心,留下痕跡。

青年:個人或產業做選擇的時候,是跟著主流好呢?還是非主流?

Stan哥:大家都知道我的座右銘是Me too is not my style。不隨波不逐流,就是不「Me too」。走在主流這一邊,創造價值的風險比較低,相對空間也比較小;相反的,如果走另外一條路,且步步為營,不要太自以為是,慢慢累積就會走出一條新的、有價值的路來。

我四十幾歲時,就有人請我去當政務官,尤其我在台北市電腦公會當理事長時很受歡迎,一定有不少選票,很多人都希望我選立法委員。當時我心想:到底哪一個才是主流?當立法委員名聲很好,但以我的個性、客觀條件來說,能夠讓我施展理想嗎?如果只做平凡老百姓,誰都管不著。我現在做的很多事情,憲法沒有規定不能做。我不加入政黨,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脾氣就是這樣,不一定要跟人家一樣。大家都說當醫生好,我卻認為,難道其他行業就不能產生價值?除了不隨波逐流的個性,我還想對社會有所貢獻。我發現我到政界不會有貢獻,主要理由是個性不符,因為口是不能心非啊!我是言行一致的人,萬一很多事情逼得你講的跟做的不同一套,這樣的日子好過嗎?為什麼要讓自己處在身不由己的環境裡?

人在江湖的確常常身不由己,但我有選擇江湖的權利。我選擇留在企業,是比較可以做主的江湖,也符合我的個性,我沒有被限制不能創造非主流、引流的視角。選擇任何一條路,不管是演藝圈或政治圈,都應該好好思考,突破目前大家不一定認同的思想、觀念、做法。

凡事留一手是非常不好的文化,如何突破這個問題,我不是今天才開始做,我慢慢改變這個主流文化,已經超過四十年了。既然認為那是不對的,就要走出另一條路,那是間接、無形、未來的價值。短期挑戰一定比較大,但人生就是不斷的接受挑戰,不是嗎?

青年:您提到抉擇的原則是「不勉強、不強求」。選擇大學科系時,父母常會勉強我們填他們認為有前途,但我們不一定有興趣的科系,我們應該順從父母,還是向父母力爭?

Stan哥:順從父母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有強烈的其他意願,可以充分跟父母溝通,如果父母比較開明,就可能說服他們。抗爭不能解決問題,也沒有排除問題。過去大專聯考填志願,都照分數高低填,還好我考的不夠好,否則我的第一志願是台大物理系。理科當時在台灣的發展有點吃虧,理科是基礎科學,工程則是比較應用的科系。我填了志願以後,會上哪個學校都不知道,一切就交給老天安排,老天給我一個最好的機運,進入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我覺得以抗爭勉強爭取來的結果,後遺症非常多,應該考慮後遺症影響未來的整個客觀條件值不值得。我有一個朋友的小孩是台大化工系畢業,畢業以後到德國學音樂,現在是指揮家。還是那句話,人生先走那一段路沒有什麼關係。

理工科的邏輯思維,對於做很多事情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整個社會不是只有理工,還有感性的東西存在,這在工程、理工的訓練也許比較欠缺,若有機會接觸感性的東西,沒人會禁止你往那邊發揮。

我要特別強調,真正有價值的,通常都是跨領域的。沒興趣的東西往往是自己的弱點,但弱點也有變成長處的時候。我常開一個玩笑,因為我在文學上沒有學問,大家比較容易聽得懂我的話;很多教授很有學問,但講出來的話,學生不一定聽得懂。

我只是舉例說明興趣是會變的,興趣跟天分不盡相同,但是要把天分應用到不同的領域裡。

比如我後來發覺音樂跟數學是一體的。音樂、數學都必須很精準,每一拍,每一個頻率都有數學的基礎。文藝復興時代的名人,很多既是科學家也是藝術家。所以不管你的興趣在哪裡,掌握機會把基礎打好才是關鍵。反正來日方長,不差那三五年。而且我覺得畢業後出了社會,能夠學習、表現的機會更多,當學生時,專心學習各種能力最重要。

走到十字路口,容不得人不往前走、不做抉擇。抉擇前當然要分析,還得考慮當時的能力、客觀環境。做了選擇之後,就不必後悔,萬一失敗了,也要樂觀看待教訓,或許這個教訓未來用得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出版《Stan哥的青春12堂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