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空遙望戰爭:美軍航照裡的台灣戰史

2019-06-22 07:30

? 人氣

1945年花蓮米崙山。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1945年花蓮米崙山。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在淡水的高爾夫球場,在1944年展開要塞構工。從美軍的航照上可以清楚地看見閃電型的交通壕、以及挖掘砲堡的痕跡。為了戍守台北盆地最前緣,淡水河兩岸的高地早已做好準備[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5年的淡水河口。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1945年的淡水河口。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在臺灣島上最大的工業與南進基地──高雄,位於軍港南方的柴山北峰,海軍則在此興建規模宏大、氣勢磅礡的艦砲砲堡數座,準備跟敵軍決一死戰。

1944年的高雄左營軍港,圖面有美軍標示的鐵道、地名等資訊。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1944年的高雄左營軍港,圖面有美軍標示的鐵道、地名等資訊。影像出自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筆者套疊加繪。(圖/想想論壇)

這些地表上的符碼還有許多值得解析的角度,我們也可以把鏡頭轉向台灣更多曾經參與這場戰爭的角落。當然這些需要更多的史料、田野調查相互交叉論證。但無疑的這些留存下來的影像,絕對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資產。說到底,我們對於台灣歷史的認識開始的太晚、對相關史跡的保護意識也不足,撿回的記憶自然就越來越少。或許正是缺乏這些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的官僚在面對這些嚴肅的戰爭課題時,隨便引用根本就沒在這塊土地上產生過意義的「孫子兵法」去隨意高談闊論;又或者把這些珍貴的戰爭遺跡當成炒短線的發財工具,對於其背後歷史脈絡、未來願景根本沒有多想,也不知道這些遺跡在世界史上的意義何在。

然而從現在做起,或許也夠亡羊補牢。至少當我們的下一代在思考台灣戰爭論述時,可以談一談這場近80年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戰爭,如何與現今的我們切身相關,並從中獲得啟發。這也是這些戰爭文化資產,能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所在。

[1] 畫面南方的高地即為八里挖子尾,至今仍保留一座完整的日遺砲堡。近期在淡江大橋的施工過程中,遇到被拆除的危機。現因文史工作者的提報而工程暫停,但為它的後續命運仍然值得關注。

作者介紹|Will Lu

打狗人,志願是梳理台灣未盡的歷史。專長為戰爭遺跡與地圖研究。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戰地眺望】從天空遙望戰爭:美軍航照裡的台灣戰史)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