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指揮常很激動?他們比手畫腳到底在幹嘛?愛樂者都該懂的小知識,原來好多人都誤會啦!

2019-03-24 08:10

? 人氣

很多時候我會被問到, 作曲家在寫這首曲子的背景,是否有影響我的詮釋等等,基本上是沒有的,我認為作曲家想要表達的事情,通通都寫在他的樂譜裡了,我要做的是從樂譜中探尋這些蛛絲馬跡,呈現出作曲家的想法。拿柴科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來說好了,很多人都說這首曲子因為寫在他去世之前,所以充滿了死亡的預感等,但難道可以說某個樂章的某個音就一定是代表死亡嗎?如果用這種方式,在邏輯上其實不通。我記得托斯卡尼尼也曾被問到類似的事情,他回答就是:「對我而言,這就是慢板。」當然,以樂迷欣賞的角度而言,透過這些背景故事,更認識作曲家,是沒有問題的。只能說以我個人身為指揮這個身分來說,通常我不會特別去探尋這些「創作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對「創作故事」,我覺得「古樂研究」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大概50年前,古樂研究家開使用古樂器演奏時,其實我這個世代的音樂家多半是抱著嘲笑的心態看待,但慢慢地我開始去聽這些演出,他們與戰後巨匠的「全然浪漫觀點」完全不同,其實真的引發了大家去思考這樣「厚重」的古典、巴洛克時期音樂是對的嗎?也漸漸影響了音樂界的詮釋。當然,我覺得這也帶來一些壞處,像當今樂壇,似乎沒有現代管弦樂團會常演古典或巴洛克時期以前的音樂了,因為他們可能認為那是古樂團才能演的。

Q.10 您會如何形容指揮生活呢?

寂寞(lonely)。這不只是因為指揮家要四處客席、奔波而已,而是「指揮」這個職業,自然地會跟「樂團」產生一種「主從」關係,好像指揮是老闆、樂團是員工一樣,此點在獨奏家比較不會發生,因為獨奏家會跟樂團成員一起演奏,很快就打成一片。而且獨奏家通常只會待個兩三天,不像指揮家一待就是一、兩個禮拜,這也代表你不在家的時間更長了,大多時候是覺得有點孤單、寂寞的。

不過就像我講的,這是一個很幸運的職業,可以完整地做你自己,而且創造出許多美好的音樂。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今天你看一本描繪自然美景的書,心裡應該會去想像那條河是什麼樣子、那座山又是什麼樣子,或是那片花田是多麼漂亮⋯⋯如果今天你突然得到了魔法,可以把這些想像的美景,全部實現在眼前,是不是會深深受感動?其實指揮工作就像如此,「樂譜」就是我們的那本書,我們可以把我們閱讀樂譜時,腦中聽到的聲音,透過樂團實現在眼前─這真是一份棒透了的工作!

文/連士堯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MUZIK Air 古典樂(原標題: 關於指揮的10 個大哉問:有請指揮家瓦格)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