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最酷炫的工作:保護星球的「行星保護長」

2015-10-11 10:58

? 人氣

火星漫遊車「好奇號」(Curyosity)的自拍照
火星漫遊車「好奇號」(Curiosity)的自拍照

如果能證實那幾個地方真的有季節性波紋,葛林表示,「NASA可能將評估一下,好奇號『身上』有多少地球微生物能存活」,「評估後我們才能知道是否獲得行星保護政策的同意,然後才能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行星保護政策同不同意,還要端看康黎博士,她表示,在發射時,大約有2萬到4萬的抗熱細菌附著在好奇號上,可能還有超過百倍至千倍的微生物種類尚未被算進去,其中多數微生物會死於外太空的真空環境,另一部分則是死於火星表面上,強烈的紫外線;但這還沒結束,有些微生物會隨著好奇號的移動「落地生根」。「我們還在討論當中,」康黎博士表示,「最後定論是取決於計算出的結果。」

火星
火星地表(NASA)

這不是NASA愛雞蛋裡挑骨頭, 而是因應國際公約,1967年的《外太空條約》(The Outer Space Treaty)要求各國在探索外太空時,應該要注意環境,避免對外太空或其他行星造成有害汙染。對於好奇號的發現,「我們現在所踏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領域,」太空總署副署長葛倫斯菲德(John M. Grunsfeld)表示,「保護行星這個議題不僅僅告訴我們要小心細心,也成為我們近期目前相當重視的考量。」

太空總署在1976年為了往其他星球探索是否有別的生命,當時的維京一號(Viking lander)及二號都是通過層層預防措施,滴水不漏。首先要經過消毒殺菌,每平方公尺裡,抗熱細菌的數量必須降到一定數字以下,接著還要包起來烘烤數日,把總量降到低於1萬。

然而,從維京號的探測結果來看,數據都顯示火星是個沒有生命的地方;自此,太空總署仍然會要求,要送去火星探測的太空船都必須經過消毒殺菌程序。但光是消毒殺菌就為探索火星任務多增加1億美元的開銷。

NASA為2020年火星任務重新打造的登陸艇。(取自NASA官網)
NASA為2020年火星任務重新打造的登陸艇。(取自NASA官網)

當初,康黎博士會踏入保護行星這個領域是源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意外,當時哥倫比亞號在進行一個線蟲衰變的實驗;就在太空梭墜毀後,克魯尼博士發現線蟲竟然「倖存」下來,「多細胞動物,尤其是小型的,只要溫度不要過高,他們可以在不穩定的大氣狀態下存活。」這個發現也表示,生命體在往返地球、火星之間仍然可以存活。

有些批評卻認為,保護行星只是昂貴又沉重的負擔,且拖累科學家在太陽系的探索研究;但隨著火星日益更新的影像圖片,火星不再是大家想像中的荒涼孤寂,「我們必須時時注意人類在外太空的行為,因為火星上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康黎博士表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