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到美日德設廠 台積電國際化有哪些挑戰?

2023-08-12 15:00

? 人氣

台積電。(資料照,美聯社)

台積電。(資料照,美聯社)

在全球地緣政治環境和國際化佈局下,台積電近年陸續宣布在美國、日本和德國設立12吋晶圓廠,引發高度關注,但面臨的挑戰也亟待克服。究竟專家是如何看待台積電的國際化策略?

全球晶圓代工製造龍頭台積電(TSMC),本週宣布將在德國德勒斯登設廠,也讓台積電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之外,形成在美國、日本和德國皆設立12吋晶圓廠的格局。DW為您帶來多位專家說法,解讀台積電的國際化生產策略能否成功,以及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積電的國際化努力

台積電過去主要的晶片生產都在台灣進行,海外的12吋晶圓生產只有2016年獲批在中國南京設立的廠區。近期台積電將產線延伸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和德國的德勒斯登3地,一舉形成橫跨歐洲、亞洲和美洲的全球佈局,可說是台積電創立30多年以來,生產體系首次大舉向海外擴張。

台積電在美國的建廠計劃已於2020年5月啟動,目前正趕工興建,且未來打算投資第2座工廠。日本廠區隨後開工,有望2024年啟用;至於德國,一般預料會在2025年至2026年之間完工投產。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告訴DW,台積電本週在德國確定設廠,意味著台積電的全球化佈局更進一步,「台積電更改生產策略,主要要考量在地緣政治的變化底下,客戶對供應鏈產能韌性的要求有所提升」,因此客戶會要求台積電的產能必須從台灣分散出去。

劉佩真解讀,台積電正積極在美國設立4奈米和3奈米的產能,日本則專攻光學元件和車用半導體,生產28奈米、22奈米、16奈米和12奈米的成熟製程。在歐洲,未來也將以28奈米成熟製程為主,「主要都是為了搶攻歐洲市場裡面的車用半導體」。

今年3月剛出版《晶片對決:台灣經濟與命運的生存戰》一書的台灣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告訴DW,雖然台積電也受到全球地緣政治的壓力,但並不是為了出走而出走,「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全球競爭力而出走」。

海外生產的挑戰:人才不足

不過,許多專家對於台積電的海外生產都表示了擔憂。地緣政治、各國不同的官僚制度、企業文化能否和在地文化融合,以及當地工會等因素,都會影響台積電的海外佈局,而這對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又帶來不同結果。

劉佩真表示,在建廠的成本上,台積電還是要必須要留意,成本會不會比原先預期來得高。此外,「在歐洲半導體的人才,目前還是相對的不足」,因此台積電未來還是要思考,該怎麼從台灣移出一部分的半導體的人才,到歐洲進行設廠和生產。

前英國巴克萊證券和美國花旗證券亞洲首席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其臉書公眾帳號指出,台積電德國廠有歐盟及德國政府補助, 加上負債及把台灣一些舊設備轉手賣過去,台積電出資用不到35億歐元就能設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