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再也不保?美國訂單正大量撤退,這幾個「另類亞洲」急起直追

2023-06-07 11:10

? 人氣

美資撤離中國,「另類亞洲」成為新的生產基地。(美聯社)

美資撤離中國,「另類亞洲」成為新的生產基地。(美聯社)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近提出一個新詞「另類亞洲」(Altasia),認為台灣、日本、韓國、印度、孟加拉等國家將成為中國製造業外流的受益者。由於美中地緣政治裂痕擴大,全球製造商在亞洲尋找新生產基地,造就了這個「另類亞洲供應鏈」的出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出口方面,另類亞洲與中國勢均力敵。截至2022年9月的12個月內,另類亞洲對美國出口商品價值6340億美元,略高於中國的6140億美元。然而,中國出口以電子產品為主,而另類亞洲並非全部擅長此類產品。技術工人方面,另類亞洲和中國也差不多。另類亞洲25至54歲受過高等教育的主要工作年齡層人口有1.55億人,略高於中國的1.45億。

1926年成立至今的管理顧問公司Kearney,也在其《美國製造業回流指數》報告顯示,美國製造業回流現象越來越明顯。美國企業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亞洲其他低成本國家,形成「另類亞洲」。中國在美國進口總量中的比例不斷下滑,對越南、台灣和印度等國是一大利多。

墨西哥也是一大受惠者,在美國制造業進口中占比大幅上升。美國從墨西哥進口製成品已從3,200億美元增至4,020億美元、成長26%。中國企業在墨西哥也積極開展業務,靠近美國市場。

現在,越來越多美國CEO表示正在考慮或已實施製造業回流。消費者情緒變化、關注環境問題和政府政策都推動了這一趨勢。

知名民調公司Retail Brew和Harris Poll的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願意為本土產品支付10%至20%的溢價。這可能反映了消費者對疫情期間供應鏈斷鏈的擔憂,以及氣候報告引起的消費者對ESG問題的重視。

總之,隨著美中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另類亞洲」國家如台灣、日本、韓國、印度等正逐漸成為製造業的新興生產基地。這些國家在出口和技術工人方面與中國相當,並受到美國製造業回流趨勢的影響。

美國製造業回流3大策略

策略一:往「另類亞洲」撤離。舉個例子,消費電子產業,像是蘋果這類公司已經大舉南遷到越南、印度等「另類亞洲」國家;另外,服裝和紡織行業也有類似趨勢。不過,去「另類亞洲」國家還是無法避免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所以很多企業要不是回到中國,就是去墨西哥,或是就回到美國。

策略二:轉移到墨西哥。例如,家具行業越來越多企業把產品組裝線搬到墨西哥,成為美國的近岸外包企業。家具行業的轉變也帶動了中國大陸的相關企業轉移到墨西哥。

策略三:回歸美國。比如電動汽車行業、半導體行業等。而在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也就是代工行業,這三大戰略(遷往「另類亞洲」、搬到墨西哥、回到美國)都被運用到。代工影響巨大,也帶動了其他產業鏈的配套轉移。

美國製造業回流已經越來越明顯,這趨勢已經無法逆轉!


作者為金融電商創業者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