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核能十字路口的歐洲:德國實現「非核家園」隔天,芬蘭啟用歐洲發電量最大的核反應爐

2023-04-17 13:15

? 人氣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2020年視察尚未正式商轉的芬蘭奧爾基洛托核電廠。(維基百科/CC BY 2.0)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2020年視察尚未正式商轉的芬蘭奧爾基洛托核電廠。(維基百科/CC BY 2.0)

剛加入北約的芬蘭16日宣布奧爾基洛托核電廠3號反應爐正式商轉,可望在俄羅斯切斷天然氣與電力供應之際,有效強化該國的能源安全、並且穩定電價。

根據《世界核工業現狀報告》(WNISR)與能源智庫Ember的最新資料,核電2021年約佔全球發電量的9.8%(41國共有412個核反應爐,平均已運轉31年),比起1996年的歷史峰值17.5%低了不少,2022年風能和太陽能佔全球發電量的12%,甚至已經高於核電在世界能源結構所佔比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對於氣候變遷的憂慮與烏克蘭戰爭的衝擊,似乎讓上述趨勢發生逆轉,歐洲甚至被認為出現了「核能復興」。雖然德國4月15日才剛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讓德意志長達60年的核電時代正式走入歷史。不過政府徹底擁抱「非核家園」的理念,似乎與德國民眾的想法並不一致:國內逾半民眾並不贊同現在徹底放棄核電。

芬蘭的奧爾基洛托核電廠。(Teollisuuden Voima Oy@Wikipedia/CC BY-SA 3.0)
芬蘭的奧爾基洛托核電廠。(Teollisuuden Voima Oy@Wikipedia/CC BY-SA 3.0)

雖然德國政府堅持實現「廢核」,但最新民調顯示,這項作法在德國國內僅獲37%支持,52%並不贊同現在停用所有核電廠。連《德國之聲》也指出,其實「全球核能建設仍方興未艾」:包括美國正在建設2座核反應爐(目前運轉92座)、中國正興建21座(目前運轉57座,其中41座在10年內陸續上線)、法國計畫增建6座(目前運轉56座)、印度正興建8座(目前運轉19座)。

就在德國停用境內所有核電廠的第二天,芬蘭宣布了奧爾基洛托核電廠的三號反應爐(Olkiluoto 3,簡稱OL3)開始正式供電。《路透》表示,這座發電量高達160萬瓩的核反應爐號稱歐洲第一,預計提供芬蘭14%的電力所需(奧爾基洛托核電廠更承擔了芬蘭近三分之一的電力需求),有效減少從瑞典和挪威進口電力,可望強化芬蘭的能源安全

2011年3月26日,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一名戴著防毒面具的男子在柏林抗議核電。(美聯社)
2011年3月26日,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一名戴著防毒面具的男子在柏林抗議核電。(美聯社)

從2005年開始興建,原先預計2009年完工的OL3,因爲一系列的技術問題、興建爭議與故障測試,從開工起整整花了18年才順利商轉。OL3也成為芬蘭40多年來、歐洲16年來第一座的新上線的反應爐,預計將提供電力超過60年。OL3的營運商Teollisuuden Voima(TVO)表示,OL3的正式供電將可穩定芬蘭電價、有助於綠色轉型。

《彭博新聞》則說,OL3上線適逢歐洲的核能復興、以及企圖從俄羅斯之外尋求能源供應多元化。雖然核汙染與核廢料處理問題讓核電多年來不受歡迎,不過對於碳排放影響氣候變遷的顧慮,使得核電成為幾乎零排放的重要綠色能源。能源分析與顧問機構Rystad Energy指出:「我們已經看到在烏克蘭遭受侵略後,許多歐洲國家努力加強能源安全,OL3也將協助芬蘭實現此一目標。」

芬蘭原來也從俄羅斯進口電力,但在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俄羅斯與歐洲各國交惡之後,俄羅斯去年5月就停止對芬蘭出口電力。《彭博新聞》指出,芬蘭去年冬天一度警告可能停電,幸好在相對暖冬與電力消費減少7%的利多之下,芬蘭撐過了這場能源危機,並且迎來了OL3的正式商轉。

德國目前尚在運轉的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美聯社)
已在今年4月15日停止運轉的德國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美聯社)

如果說芬蘭延宕了14年才終於讓一座新的核反應爐順利上線供電,德國則是花費了20年的時光,才實現了徹底停用核能的「非核家園」夢想。獨立記者舒爾泰斯(Emily Schultheis
)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當歐洲正在激烈辯論如何確保未來的能源安全時,德國去年底雖然讓最後三座核電廠延役數月,幫助撐過烏克蘭戰爭下能源短缺的寒冬,最後仍在4月15日毅然關閉了所有核反應爐。

雖然淘汰核能在德意志大地上已成定局,舒爾泰斯指出包括德國的在野黨與聯合內閣的自由民主黨在內,仍不贊成現在就走向全面廢核,希望讓原來仍在運轉的3座核電廠能夠運行更長時間。畢竟在能源價格高企、潛在能源短缺、以及歐陸正在設法擺脫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不利情況下,許多人還是認為現在關閉核電廠是不負責任的。

福島核電廠的廢水儲存槽。(美聯社)
福島核電廠的廢水儲存槽。(美聯社)

尤其核能在提升能源安全之外,還可以幫助德國實現阻止氣候變遷的目標,褐煤發電在德國能源構成從2020年的16%上升為2022年的20.1%,核能則從11%下降為6%。如今核能在德國全面退場,造成大量碳排放的火力發電比例勢必還要繼續提升。

自由民主黨的共同主席庫比奇(Wolfgang Kubicki)上週就公開表示:「德國關閉世界上最現代化、最安全的核電廠是一項重大錯誤,將對我們造成痛苦的經濟和生態後果。」在野的基督教民主黨副主席施潘(Jens Spahn)也批評,完全關閉核電廠「是德國氣候保護的黑色日子」。

法國塞納河畔諾讓市的核電廠(美聯社)
法國塞納河畔諾讓市的核電廠(美聯社)

不過舒爾泰斯也指出,德國早在1989年之後,就沒有再興建與啟用任何新的核電廠。除了1970年代的擁核/廢核之爭,社會民主黨和綠黨領導的聯合政府更在1998年確立了「20年內逐步淘汰核電」的重要國策,德國聯邦議會2002年更正式通過法案,禁止建設新的核電廠、同時限制現有核電廠的使用壽命,確保德國將在2022年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

德國雖然一度考慮延役核反應爐,並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執政下推動「逐步退出核電」(將當時的17座核電廠延役最多14年,也就是2036年才會實現「非核家園」),但日本福島核災讓當時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推翻了這項計畫,恢復了原有的2022廢核目標。即便烏克蘭戰爭讓歐洲面臨能源危機,德國政府也只是將最後三座核電廠延役數月,並且計畫重新開放多間燃煤電廠,即便這與阻止氣候變遷的目標有所矛盾,依舊未能改變核電廠停轉的既定命運。

2022年9月5日,德國政府宣布核電廠延後關閉後,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者在柏林舉布條抗議,上頭寫著「一天都不要再延,關閉所有核電廠!」。(美聯社)
2022年9月5日,德國政府宣布核電廠延後關閉後,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者在柏林舉布條抗議,上頭寫著「一天都不要再延,關閉所有核電廠!」。(美聯社)

舒爾泰斯也指出,德國輿論對於現在「廢核」其實抱持反對態度。RTL與ntv廣播公司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反對淘汰核能:43%認為剩下的核電廠應暫時保持供電,更有25%贊成重啟先前關閉的核電廠。不過能源專家指出,保留德國的核電廠將付出高昂代價,對於德國整體電力供應的影響也微乎其微。畢竟核電目前僅佔德國電網的一小部分,讓剩餘核電廠保持供電更需要大量規劃、安檢、升級和投資。現在才匆促決定更改國策,恐怕已是緩不濟急。

即便反核人士慶幸「非核時刻」已經到來,也有許多人看好風能和太陽能可以頂上核電退場的缺口。不過舒爾泰斯指出,當下一個冬天到來、對於歐洲能源供應的擔憂又會浮上檯面,德國反對黨已明確表示「核能爭議尚未結束」。尤其德國輿論對於核能的支持度正在上升,擁核勢力勢必捲土重來。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Markus Söder)就要求聯邦政府將核電廠的使用權下放地方政府,並且主張「對於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沒有成功時,德國應該開放使用所有能源形式」。索德爾甚至表示,「我相信我們今年冬天就會有一場新的辯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