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利用日常生活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華春瑩的「餐館」與蘇州警察的「和服」

2022-08-22 14:00

? 人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美聯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美聯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推文中的餐館和一位蘇州警察眼中的和服有什麼共同點?時評人長平認為,日常生活化的愛國主義「再教育」在中國並非徒增笑柄,而是相當成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可能會嫉妒蘇州一位年輕的警察。兩人分別在牆外和牆內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利用日常生活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華春瑩引來的嘲諷雖然級別夠高,但是不如蘇州警察遭到的質疑更加廣泛和深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月7日,華春瑩在推特發文,稱"台北市共有山東餃子館38家,山西面館67家。味覺不會騙人,台灣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將回家。"她的言論瞬間化身為"低級紅高級黑",給全球輿論帶來了一陣歡樂。其中最妙的回復來自她的同行、美國務院發言人奧爾塔古斯(Morgan Ortagus)的推文:"中國有超過8500間的肯德基餐廳。味覺不會騙人,中國始終是肯塔基州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將回家。"

這種對照產生的荒誕性帶來的娛樂效果,容易讓人誤以為日常生活化的民族主義煽動和愛國主義教育並不多見,偶一為之也徒增笑柄而已。事實恰恰相反,這種"再教育"在中國相當成功。

《舌尖上的中國》成為全民追捧的文化熱點

以飲食文化為例,中央電視台曾經在黃金檔位播出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成為全民追捧的文化熱點。在中國國內就有若干學者,以正面贊許的立場肯定了它在民族主義教育上的成功。學者於烜認為,這部記錄片"以美食為承載,通過民族性格認同,民族情感認同,傳統、文化和文明認同,族群認同,完成了一次以國家認同為主題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的傳播"。學者張書認為,該片完成了國家柔性形象的大眾化、人性化傳播。

另外兩位學者閻景娟和任傲塵的研究則表明,該片在宏大敘事方面的周到程度,與歷年"春晚"如出一轍。比如,"堅持政治觀點正確,有代表性的省份一定要提及,如寶島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台灣的烏魚子和小吃夜市"。為了頌揚了民族大團結,還展現從藏人的酥油奶茶到蒙古族的奶食等各民族的和諧生活。

閻景娟和任傲塵指出,《舌尖上的中國》在唯美、浮華的光影之下,一點也沒有觸碰在中國表現尖銳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蔓延在社會各層面的信任危機。該片提供的,只是一種撫慰性的愉悅。"它看上去和美、舒適、健康、積極,對於一部致力於建構國家形象的紀錄片來說,我們不能對它期待更多了"。

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那段推文並非突發奇想的即興創作,而是這類愛國主義飲食文化教育的自然延展。對於還沒有接受"再教育"的台灣人和沒有受過《舌尖上的中國》熏陶的外國人來說,她的邏輯有點蹩腳。同樣的話發在新浪微博上,在刪除嘲諷性評論之後,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大片感動得熱淚盈眶的網民留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