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眼中的四套攻台戰法:2021《中國軍力報告》談解放軍的台海戰略與攻台準備

2021-11-05 13:07
2020年7月,中國東部戰區的陸軍第73集團軍正在進行搶灘登陸訓練。(翻攝網路)
2020年7月,中國東部戰區的陸軍第73集團軍正在進行搶灘登陸訓練。(翻攝網路)

【編按】美國國防部日前公布2021版《中國軍力報告》,詳述中國的軍事能力進展及其戰略目標。其中第115至121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略與戰力進展」與「解放軍目前對台灣衝突的準備」,更是直接關係的兩岸情勢與台灣的安危。風傳媒特將該節全文翻譯如下:

【本節重點】

#雖然中國公開主張要與台灣和平統一,但中國卻也從未放棄使用武力;至於在何種情況下才會使用武力,中國過去也一直保持模稜兩可,隨著時間推移也有所變化。

#中國要對付台灣有一系列的作戰選擇,從海空封鎖、到全面性的兩棲入侵,藉以奪取與佔領台灣或其近海島嶼」。

當北京認為可以跟台灣坐下來慢慢談統一、而且發生衝突的代價太大,中國似乎願意推遲動武。中國認為可信的武力威脅對於維持他們眼中的政治進步,以及防止台灣走向獨立至關重要。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堅持中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立場。根據他在2019年的公開說法,「一國兩制」是在確保中國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2020年,中國領導人與政府發言人繼續呼籲兩岸在北京詮釋「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並且繼續反對台灣獨立,重申習近平在2019年的談話內容。

習近平2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基於台灣民意在最近民調中的變化,中國領導人可能認為,靠著「一國兩制」的幌子征服台灣的機會之窗已經關上了。中國日益熱衷於施壓台灣以及蔡英文政府,希望能削弱華府與台北的關係,遏止「台灣獨立」。中國在台灣附近持續採取軍事動作—以及為了台灣突發事件所進行的訓練—很可能說明了解放軍繼續發展和完善其戰略及其軍事力量的緊迫性,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尋求軍事選項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2020年7月6日,總統蔡英文慰勉海軍陸戰隊九九旅步二營。(總統府辦公室)
2020年7月6日,總統蔡英文慰勉海軍陸戰隊九九旅步二營。(總統府辦公室)

中國過去表示考慮使用武力的情況,隨著時間演變而有所不同,這些情況包括:

正式宣佈台灣獨立

#邁向台灣獨立的未知舉動

#台灣內部發生動亂

#台灣獲得核武

#無限期推遲兩岸統一對話

#對台灣內政的外國軍事干涉

編按:《中國軍力報告》從2009年起,將「外國駐軍台灣」列入中國可能對台灣動武的原因,此後幾乎每年都被提及,僅2015年例外。不過今年的動武原因與去年相比,再度刪去了「外國駐軍台灣」。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CNN專訪時,承認美軍確實在台灣協助訓練。雖然還稱不上「駐軍台灣」,但美方顯然也認為「外國駐軍」已經不是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條件。

中國2005年3月頒布的《反分裂國家法》第8條規定,中國使用「非和平方式」的前提是「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中國利用這些不具體的條件以及蓄意的戰略模糊,增加了政策的靈活性。 (相關報導: 如何反制解放軍繞行日本列島?海上自衛隊退役艦隊司令:我們也該巡弋台灣海峽! 更多文章

中國對台灣的行動方針

中國持續表示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意願。中國的軍事力量在許多領域都有所增強,因此解放軍也有一系列的選項來脅迫台北。中國可以採取較為謹慎的做法,表明準備對台灣使用武力或者採取懲罰性行動;解放軍也可以開啟一場更為全面的戰爭,迫使台灣屈從統一;亦或迫使台灣領導人在北京的條件下坐回談判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尋求阻止美國對台灣的任何突發情況的潛在干預—2019年10月,在慶祝建政70週年的閱兵式上,中國強調了阻止或對抗美國潛在干預的能力。若非如此,中國將試圖在一場短期、不對稱的有限戰爭中推遲並擊敗干預。在長期衝突的情況下,解放軍可能選擇升級網路、太空或核武選項,試圖結束這場衝突,也可能選擇奮戰到雙方相持不下,再尋求政治解決。解放軍能夠單獨或聯合採用的軍事方案如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蔡英文2017宣布的基隆輕軌憑空消失」 柯文哲:政策隨便說說,這才是國家危機
教召納替代役「慢慢增加」 徐國勇:要求役男取得EMT證照
反對重啟核四!賴清德要貢寮人再戰一次:贏公投請吃台南貢丸
藍國際部副主任認「反萊豬影響經貿」 民進黨籲國民黨聽年輕人真心話
林靜儀列核備生煤條例「關注中部空氣」當政績 他:蘇內閣廢除時怎沒力阻?
「智慧手機若出問題,誰都跑不掉!」半導體業面臨哪些趨勢變化?陸行之7點分析
台灣房市熱,這5條路段買氣最旺!第一、三名共通點:價格優勢+重劃區
火鍋聚餐衣服臭味好尷尬?業者推7秒「全身除味機」
為何「滅鼠板」成國小生最流行玩具?內行人曝3條遊戲規則,超紓壓連大人都上癮
8年5萬戶社宅跳票?張景森籲他辭市長選總統 柯文哲:中央才蓋600戶
加油站送的水可以喝嗎?食藥署教你從1地方簡單判別,小心塑化劑通通喝下肚
美軍第七艦隊司令之怒:「南海撞山事故本可避免」,海狼級核潛艦「康乃狄克號」正副艦長遭撤職
熊好券今抽獎!遭質疑店家過少 柯文哲:1萬多家也夠了,預算才6億
振興搭配雙11破盤 全國電子讓你五倍再翻倍
毛巾沒洗跟馬桶一樣髒!專家曝2大NG使用習慣,一週最少洗「這次數」才乾淨
世界走走》身體、記憶與愛的人生觀賞集:文潔華的女身書寫
台中市區房價補漲效益明顯 南區新案穩站四字頭
中鋼公司全數完成燒結工場煙氣脫硫設備增設
TASS 2021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 金屬中心15項密技大公開
史上最貴的庫藏股也沒用?大立光公告買回自家股票一週後,股價又跌回起點
韓國實境秀《GODIVA SHOW》尺度全開!14名男女同居100天、24小時直播「洗澡不喊卡」,最後贏家1億入袋
地方創生券最後一波中獎號碼出爐!加碼券最終幸運兒,7組身分證末碼可領500
4大公投發表會正反方「選手出爐」 首場反萊豬大戰林為洲將槓上陳吉仲
熊好券抽籤結果出爐!打開台北通APP最多領3000,使用方式、適用地點懶人包
實價登錄不僅打房無效,還成炒房幫凶!交屋價造假太難抓,補制度漏洞才能治根
理想生活藍圖:在高科技園區創富、在文教型重劃區安居
汪維揚兄弟聯手打拚 躍居奈米材料生產龍頭
氣溫驟降!入秋最強冷空氣即將報到,最低溫探12度集中這兩天
每年提供台灣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美國參議員提出《台灣嚇阻法案》 ,助台抵禦中國威脅
身體、記憶與愛的人生觀賞集:文潔華的女身書寫
第11批BNT疫苗運抵桃機!台積電、鴻海、慈濟捐贈總數已超過800萬劑
菲律賓也喝得到迷客夏!知名快餐Jollibee宣布併購迷客夏、拿下過半股權
張景森預言「時力明年議員會消失」 周玉蔻:活該啦,理想恐怕是假的
蔡英文獨攬六都提名大權 黃暐瀚曝民進黨策略:2022北市恐變天
彭帥爆與中共高官不倫後被消失 蔡詩萍:連韓劇《總理與我》都消失了
COP26》「淨零排放」、「綠色溢價」、「碳中和」你都知道了嗎? 8 個關鍵字一次讓你弄懂氣候變遷!
蘋果、亞馬遜獲利縮水,臉書揮軍「元宇宙」卻被看衰,這些科技巨頭有什麼問題?
風評:官邸侍衛室,蔡英文不管誰能管?
林建甫專欄:人類對通膨與失業的認知有限─菲利浦曲線的百年演變
盧業中觀點:風雲急、戰鼓擂,美中冷戰不可逆?
烏凌翔觀點:南海美軍擦槍,東沙國軍慎防走火
陳朝平觀點:台海兵凶戰危─是挑釁?挑逗?還是調戲?
夏珍專欄:顏清標是黑道!「免驚啦,阿標做人實在」
觀點投書:民進黨將會放棄公投,搶攻立委補選
觀點投書:林靜儀為當政客糟踏專業
蘇曉康專文:告別哲人李澤厚,告別不了中國的歷史廻圈
唐鳳專欄:虛實整合,突破疫情限制
觀點投書:中國完全統一的可能戰略選擇
觀點投書:英國的核電廠與海平面上升後的核廢池
觀點投書:「禁止女性夜間工作」違憲,是性別平權體現還是勞權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