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疫情爆發 女性是最大受害者

2014-08-22 10:27

? 人氣

賴比瑞亞伊波拉疫區的婦女,往往要撐起一家的家計。(美聯社)

賴比瑞亞伊波拉疫區的婦女,往往要撐起一家的家計。(美聯社)

西非地區從今年3月起,陸續傳出伊波拉病毒出血熱(EVD)死亡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傳染病監測統計學家安克爾(Martha Anker)開始注意新聞報導,想要了解什麼樣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她直覺發現:這次大流行和以往一樣,女性優先受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幸的是,安克爾的直覺是正確的。根據《華盛頓郵報》資料顯示,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共和國,死亡病例中有55%至60%為女性。單在賴比瑞亞境內,女性死亡病患比例高達75%。

死亡病例 女性普遍過半

2007年,安克爾曾在WHO發表一篇報告,男性與女性暴露於病毒程度的差異,是影響伊波拉疫情的重要因素,因此務必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性別角色、性別責任。

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接觸傳染,在賴比瑞亞及鄰近地區,女性必須負責照顧病人,持續暴露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而且這樣的角色定位極少轉變。賴比瑞亞女性非政府組織秘書長絲貝(Marpue Spear)指出,傳統上女性會照顧男性病患,但是男性卻不會對女性這麼做。

數據顯示,許多傳染病都對單一性別的影響較大,男性如登革熱;女性如大腸桿菌、愛滋病毒(帶原者)、伊波拉病毒,但也有特殊病毒較容易感染孕婦或生過孩子的女性,如H1N1禽流感病毒在澳洲爆發時,女性感染比例比男性高出25%。

傳染病會挑性別

女性的確容易成為流行病的第一批受害者,然而很少人願意承認這項事實,並且進一步探究事實,提出因應措施。相關研究很少關注性別差異和傳染病的關聯性,實務運作對此更是置之不理。

。另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疾病對不同性別會造成什麼不同影響,相關資訊少之又少,我們只能看著同樣的狀況一再發生,更多人死於同樣的傳染病。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克萊因(Sabra Klein)表示:「我們在『有趣的發現』階段停滯不前。」即使已經蒐集了不少資料,還是沒有人想要深入進行研究。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流行病學教授薩德爾(Wafaa El-Sadr)說:「看看疾病爆發時死亡的是哪一類人,可以看出哪些人握有權力,哪些人權力被剝奪。疾病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社會,顯示人們如何相互對待。」

女性弱勢地位 成為防疫死角

安克爾長期致力於打擊錯誤觀念,而且有些是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與生物學無關。她在2011年WHO的報告中說到,一般人總以為傳染病的感染不分性別,因此疫情爆發時當務之急是控制與治療;等到疫情和緩後再處理兩性不平等之類的社會問題。然而安克爾指出,這類社會問題對於理解與遏阻疫情非常重要。

以護士為例,世界各地的護士多以女性為主,也是接觸受傳染病人的第一線人員。然而,女性在社會處於弱勢,她們的需求也較不易被聽見。2011年的WHO報告顯示,如果醫院中的醫護關係不佳,可能會影響病患的生命安全,甚至增加疾病的感染率。

公衛界不能再重男輕女

之前有一次伊波拉病毒爆發時,儘管已知女性才是接觸疾病的第一線人員,但研討會議還是由男性主導。H1N1流行期間,政府多半只和男性(農場主人)做溝通,卻沒有想到工作上會接觸動物的,還是以女性為主;此外,1990年代東南亞登革熱流行時,防疫工作「遇到瓶頸」,主因是公衛人員質疑女性沒有保持家中不被疾病侵襲的能力。

這些問題已經行之有年,每次新的傳染病爆發都是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薩德爾說:「無論疫情是急性還是慢性,最容易顯現的還是社會中最脆弱的那一面。或許伊波拉病毒可以使醫療系統的缺陷顯現出來,同時也讓社會中處於弱勢的人們被看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