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48年祭 重慶武鬥歷史重現

2014-08-08 15:14

? 人氣

重慶市沙坪壩公園的紅衛兵墓園,埋葬1967年至1968年重慶武鬥期間約400名死難者。(維基百科)

重慶市沙坪壩公園的紅衛兵墓園,埋葬1967年至1968年重慶武鬥期間約400名死難者。(維基百科)

48年前的8月8日,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主持的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十六條),正式揭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當人為掀起的時代風雨加諸個人生命和家庭時,會是怎樣的重量,又會引發怎樣的衝突矛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今「文革」在中國社會仍然是個敏感的字眼,然而還是有媒體藉由歷史個案分析的方式,重現集權高壓體制的荒謬與殘酷,中央領導階層的不負責任。讓我們把鏡頭轉向48年前的四川重慶,看看文革時期全中國最大規模一場武鬥是如何發生。

師生不滿亂鬥 八一五派誕生

1966年5月底,重慶市委接到中央傳來貫徹《五一六通知》要求打黑幫、積極鬥倒資產階級與學閥的命令。6月底,市委工作組對重慶大學校長鄭思群發動公開批判。8月2日上午,鄭思群用刀片自刎身亡,是文革第一起「非正常死亡」。鄭思群生前與學生關係良好,他的死引發數千重慶大學和重慶師專師生於8月15日集結,向市委遞交最後通牒,「八一五派」從此誕生。

火上加油的是,8月20日中央黨委劉文珍向學生代表發出「集中火力,砲轟市委」的口號。重慶市官方雖組織了糾察隊,但在中央持續批判和地方群眾造反之下,很快於1966年底瓦解。

1967年1月,造反派以毛澤東指派支持的54軍為首,奪取重慶地方政府的一切權力,2月成立臨時最高權力機構「重慶市革命造反聯合委員會」(革聯會)。

革聯會專權 造反派分裂

然而,重慶造反派對於是否支持「革聯會」卻有不同聲音。西南師範學院、重慶交通學院、八三一縱隊等團體便批評「革聯會」排除無產階級,是右傾的假奪權產物,應徹底砸爛。此「砸派」在革聯會的「二月鎮反」中受打擊,大批成員被逮捕。

毛澤東發布紅五條 「反到底派」茁壯

緊接著毛澤東在5月發出《中共中央關於重慶問題的意見》(紅五條),批評54軍恣意將群眾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命令釋放錯捕的群眾,並恢復其組織名譽。自此,「砸派」翻身,壯大為「反到底派」

由於紅五條未明確表示支持何方,且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各有堅持,雙方針鋒相對。起先是單純的路線論辯,但隨著大刀等武器上場,加上雙方不定時不定點設關卡檢查,衝突逐漸升溫。

七七槍響引發熱鬥

1967年7月7日,駐守嘉陵江大橋的二輕軍團攔截檢查八一五派人員,發生激烈衝突,二輕軍團以手槍擊斃二人,這是雙方使用熱兵器的開始,自此武鬥烽煙四起。

重慶自抗日戰爭以來就是中國重要軍事工業基地,坐落許多大型國防工廠。兩派均襲擊和占領軍械庫奪取武器,武鬥規模一發不可收拾,甚至使用機槍、坦克、燃燒彈,死傷數千。後來還爆發「八八海戰」,長江航運為之中斷。

中共中央九五命令停戰

1967年9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嚴禁搶奪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和各種軍用物資的命令》(九五命令),明令已搶奪的武器應封存現其歸還,使武鬥熱戰稍歇。

但196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再度嚴厲批評八一五派,給了反到底派進行報復性打擊的機會,再度開始血戰。

直到4月27日,中共中央領導人強硬指示重慶的軍政領導幹部,務必依九五命令解散武鬥組織,並下令54軍移防雲南。10月15日,兩大派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聯合舉行解散大會,即日撤銷各自總部。重慶的大規模鬥爭,至此告一段落,死亡1170人、受傷3000餘人、失蹤600餘人。

重慶市沙坪壩公園內的紅衛兵墓園中,一個一個早逝的生命見證一切,近半世紀後,依然沉默不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