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回顧》TikTok和華為、諾貝爾獎、ZOOM成疫情贏家、太空探索新紀元......一文掌握年度科技大事

2020-12-31 07:00

? 人氣

星艦是SpaceX推出的新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用於未來登月及火星任務。(AP)

星艦是SpaceX推出的新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用於未來登月及火星任務。(AP)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主導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絲毫停滯,星辰人間、虛擬空間,人類繼續科技攀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奔向宇宙 - 火星、月球和星際飛船

火星年,火星和地球距離最短、最適宜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一個時間窗口開啟,7月,阿聯酋、中國和美國相繼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預計2021年2月抵達目的地。歐盟和俄羅斯原計劃在這個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但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時機。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with millions to billions times the mass of our sun is seen in an undated NASA artist"s concept illustration. REUTERS/NASA/JPL-Caltech/Handout/File Photo
Reuters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了解火星對研究地球早期歷史和生命起源有著重要價值,也對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三家各有使命。

中國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用雷達「透視」幾千米深的地層,採集岩石土壤等樣本,繪製火星地質結構圖,探測火星磁場,由此解開火星磁場的演變歷史;

阿聯酋希望號由日本火箭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繞火星做近赤道軌道運行,對火星氣候及天氣進行探測研究;

美國毅力號」(Perseverance)凖備用兩年時間探測火星生命跡象,並測試火星低空飛行的條件和可能性。宇航員

Getty Images

再探月球

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 11月24日發射升空,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7公斤後起飛返航,12月17日著陸地球,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也是繼1976年前蘇聯「月球24」 之後44年來人類再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樣本。這2公斤「月球土產」將在毛澤東主席故鄉韶山展出。

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登月後到1972年,人類先後6次登月科考。中國尚無載人登月行動,但2017年啟動探月工程,為載人登月計劃打基礎。

美國凖備再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行走。跟半個世紀前不同的是,現在吸納了民營企業參與。

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月器(AP)
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月器(AP)

今年5月,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源」(Blue Origin),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還有總部在亞拉巴馬州的達尼提斯(Dynetics)三家民營企業與NASA簽約,為政府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劃共同研發2024年登月著陸器,合同總額將近10億美元。

隼鳥2號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回收艙攜帶小行星「龍宮」地表和地下岩石樣本,於12月6日在澳洲南部著陸,隼鳥2號號在地球軌道與回收艙分離後繼續小行星探測之旅,預計2031年左右抵達編號為1998KY26的小行星進行採樣探測。

日本派出的太空船隼鳥2號完成太空任務,即日起將返航。(AP)
日本派出的太空船隼鳥2號完成太空任務,即日起將返航。(AP)

採集小行星樣本和火星探索一樣,是人類了解宇宙的努力之一。外星文明到底有沒有?人類對這個問題的熱情始終不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