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9日 季辛吉打開美中建交大門

2014-07-09 14:05

? 人氣

季辛吉(左)1971年7月9日密訪中國,會見周恩來。(取自網路)

季辛吉(左)1971年7月9日密訪中國,會見周恩來。(取自網路)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9日在北京開幕。歷史往往帶來一些巧合,43年前的今天,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季辛吉密訪北京,為美國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預做準備,並為美中建交奠定基礎。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轉變,不僅影響美、中、台三角關係,全球地緣戰略格局由此而發生微妙變化,至今仍在發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季辛吉作為當事人,回憶當年他密訪北京,對這個神秘國度的待客之道有其深刻領悟。他發現,中國領導人一貫把好客、禮節,以及精心培養的個人關係作為治國手段,「好客成了一種戰略。」反觀今日的兩岸關係,這種「好客」被多數台灣民眾視為「統戰」,但它的影響如涓滴之水,不經意時已成江河。

1969年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鑒於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決定改善與中國的關係。1970年10月,尼克森鑒於時機來臨,請即將訪問中國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Yahya Khan),帶口信給中國總理周恩來,表達改善關係之意。雙方一拍即合,季辛吉奉命先行探路。

為轉移視線,白宮新聞秘書在例會上宣布,「尼克森總統即將派季辛吉博士於1971年7月2日至5日,到越南南方執行調查事實的任務,隨即到巴黎磋商。在季辛吉赴巴黎途中,他將同泰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員們會談。」

季辛吉回憶說,他故意把在沿途每個城市的逗留都安排得極其枯燥乏味,以免媒體緊追不捨。到了巴基斯坦,他以「生病」(偽裝肚子痛)為由假稱需要休息,到喜馬拉雅山腳下一個巴基斯坦的避暑山莊躲了48個小時。在華府,只有尼克森和季辛吉的高級助理海格上校(Alexander Haig,後來晉升為陸軍上將,還擔任過國務卿)知道真正內情。

飛抵北京之前,季辛吉對中國的談判方式並不瞭解,對中國的待客之道更是一無所知。雙方暗中交涉都是透過巴基斯坦,而中方傳來的訊息忽長忽短,令美方困惑不解,故而判斷這應該與文革有關。

季辛吉一行9日凌晨4點半秘密登上巴基斯坦民航707班機直飛北京。在此之前,中方已經派遣幾位英語流利的外交官到巴國先行接待,以舒緩美方貴客在長達5個小時飛行途中的緊張情緒。中方細膩的安排,讓季氏留下深刻印象。

9日中午12時15分,飛機抵達北京南苑機場,站在迎接隊伍中的首位是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這個安排象徵解放軍對新的中美外交關係的支持。當時尚處文革期間,全國一片打倒美帝聲浪。季辛吉回憶說,毛澤東決定改善對美關係前,曾要求4位元帥分析時局,評估戰略選項,葉劍英是其中一位。

車隊到了釣魚台國賓館,休息4小時後,周恩來親自拜訪。季辛吉大感意外,因為他的國家安全助理頭銜相當於副部級官員,比總理低了3級,周的意外出現,可以說是對美方人員的莫大禮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