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百年前2聲槍響

2014-06-28 01:58

? 人氣

波士尼亞演員27日在普林西普雕像(左)前擺出開槍姿勢。(美聯社)

波士尼亞演員27日在普林西普雕像(左)前擺出開槍姿勢。(美聯社)

81歲的尼可拉(Nikola Princip)27日手持蠟燭,靜靜的站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Sarajevo)一處教堂前,教堂牆壁上的匾額寫著「聖維特日的英雄們」(Heroes of St. Vitus Day),每年的6月28日為聖維特日,也是波士尼亞的國定假日。名列英雄匾額首位的不是別人,正是100年前持槍射殺當時奧匈帝國王儲的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夫婦在參觀過塞拉耶佛市政廳與國家圖書館後,於拉丁橋(Latin Bridge)遭普林西普近距離槍擊身亡,奧匈帝國控訴塞拉耶佛當局主謀這場暗殺行動,在當時德意志帝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出兵攻打塞爾維亞,俄羅斯與法國隨後加入戰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斐迪南大公當初遇刺時所穿著的衣物。(美聯社)

斐迪南大公夫婦當時乘坐的車輛。(美聯社)

這場戰爭歷時4年,共造成了1400萬人喪命,其中包括了900萬軍人,以及700萬部隊弟兄終身傷殘,死傷慘重。而暗殺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當場旋即遭逮,入獄後罹患肺炎,直到戰爭結束前數月才在獄中過世。當時年僅19歲的普林西普,不但掀開了塞爾維亞長久以來種族不睦的壓力鍋,更引發了首場世界大戰,不過,普林西普不知道的是,在他射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百年後,爭議仍在。

19世紀時,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爭奪巴爾幹半島,1909年奧匈帝國將自土耳其人手中奪取的塞爾維亞波赫地區(Bosnia -Herzegovina)正式納入版圖中,成為直轄省,首府為塞拉耶佛,但因當地的斯拉夫民族與當時俄羅斯帝國友好,使得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關係不睦。

普林西普當時暗殺斐迪南大公夫妻的訴求,即為要求波赫地區獨立,此舉引發包括奧、德、法、俄、土、英等國的注意,也讓波赫地區的種族衝突正式搬上檯面。塞爾維亞斯拉夫人的獨立主張並不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波士尼亞人與信仰基督教的克羅埃西亞人所接受,後者兩個民族希望留在奧匈帝國內,直到南斯拉夫於1992年解體時,波士尼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才得以於1995年組成波赫聯邦(Federacija Bosne i Hercegovine)。

如今,在塞爾維亞人的教科書中,普林西普是為了倡議祖國獨立不惜犧牲小我的民族英雄,歷史課本中的篇幅多達20多頁,但在穆斯林與基督徒居住地區的歷史教材中,普林西普是個「以暗殺手段希望波士尼亞成為塞爾維亞一部分」的恐怖分子,一句簡單帶過,三個民族對同一段過往歷史的不同詮釋,便可看出立場。

今年的6月28日,百年前的命案現場拉丁橋將舉辦紀念活動,由於所在地位於穆斯林居多的塞拉耶佛,塞爾維亞人已表明將不會參加,選擇豎立普林西普紀念碑,因為對他們來說,點燃一戰戰火的是德奧兩國,不是普林西普。

當尼可拉被問及現仍存在的種族衝突時,他承認有立場,但平靜的說:「他(普林西普)一生都在為團結與解放南方斯拉夫民族而努力,願死者安息,他是我叔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