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齊聚 烏克蘭重建路崎嶇

2014-03-02 12:40

? 人氣

面臨內憂外患的烏克蘭,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聯社)

面臨內憂外患的烏克蘭,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聯社)

上月26日,8名護柩者抬著1個身亡的反政府示威者棺木,行經烏克蘭基輔市獨立廣場(Maidan)成堆的花束與蠟燭時,現場的群眾對著棺木高喊「英雄」,聲音劃破寂靜夜空,此時,烏克蘭臨時政府甫成立,獨立廣場人群認為自去年11月開始的示威是場「人民革命」,不是另一場政治權力重新分配。本月1日,臨時政府即深陷克里米亞危機,這場烏克蘭的人民革命是否會因為外交軍事衝突就此灰飛煙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分析,即使烏克蘭安然度過俄軍強勢壓境的險境,當政府重建時,這場示威讓烏克蘭人民失去對政治信心的普遍氛圍,讓烏克蘭未來的政局仍顯治絲益棼之勢。

對政治厭惡,但無解決之道

上月21日,當時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宣布與反政府勢力達成協議,並同意在今年年底舉行總統大選。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同時也是打擊黨(UDAR party)領袖的克里琴科(Vitali Klitschko)當晚現身獨立廣場,準備上台對群眾宣布這項消息前,26歲的示威者帕拉穗克(Volodymyr Parasyuk)一個箭步上前搶走克里琴科的麥克風。

帕拉穗克對著群眾大聲疾呼不必等到年底,「亞努科維奇必須立刻下台」,台下群眾響起歡呼聲,亞努科維奇後遭國會罷黜,翌日倉皇離開基輔。帕拉穗克3個多月才從烏克蘭西部的利維夫(Lviv)來到獨立廣場,加入反政府示威群眾行列,他表示,如果讓亞努科維奇繼續擔任總統大權在握,獨立廣場的反政府示威群眾將全部成為牢中獄友,只有「當烏克蘭成為正常國家後,才是我回家的時候」。

上月21日,帕拉穗克(中)搶走克里琴科(左)的麥克風,要求亞努科維奇立刻下台。(取自網路)

不只帕拉穗克,參與這場反政府示威的人們心中也作此般設想,他們仿效1989年捷克絲絨革命(Velvet Revolution)的信仰:「淨化政府」(lustration)。淨化政府不涉及報復,而是要求烏克蘭政府中與亞努科維奇濫權非法行為有關的官員全部去職,接受調查後等待審判,「在人民忘記這些人的罪行前,將他們繩之以法,付出代價」。但《華郵》質疑,這樣的淨化要進行到什麼時候?淨化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沒有人有答案。

國家處境窮困,人民失去信心

撇開政治面不談,新任總理葉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上台後所面對的,是一個已被貪污與效率不彰拖垮的政府,帳面上的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實際的慘狀。烏克蘭國家預算盡是赤字,雖然前政府樂觀預期2014的稅收將增加16%來到450億美元,但外匯存底已空空如也,供應烏克蘭天然氣的公司不斷催促該國所拖欠的15億美元帳單,在5月25日的總統大選之前,全國上下都將持續發現與批判亞努科維奇先前的執政不當,包括亞努科維奇是否私飽中囊。

外界認為立場較親西方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曾是19世紀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的加利西亞省(Galicia),直到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被前蘇聯併入管轄,班傑拉(Stepan Bandera)曾領導居民群起反抗前蘇聯,在當地被視為民族英雄,但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班傑拉卻是叛徒。

率領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反抗前蘇聯統治的班傑拉。(取自維基百科)

基輔的獨立廣場中,班傑拉旗幟數月來隨處飄揚,帕拉穗克的祖父曾跟隨班傑拉戰鬥,但另一個祖父卻是前蘇聯軍人,這場反亞努科維奇的示威行動已不是親俄與親西的分野,而是全國人民對國內政治人物普遍失去信任的情緒爆發。一個名為「信任圈」 (the Circle of Trust)的組織於獨立廣場中成立,它們列舉7大前提,若沒有全部解決,反政府示威群眾將不會離開獨立廣場。

這些前提包括:逮捕亞努科維奇、警察與法院進行肅貪、修憲、稅賦改革以及政商分離等,利維夫市長沙多維(Andriy Sadovyi)表示,「舊政府帶給人民太多傷痛」,《華郵》直言,這些政治工程進行不易,未來幾個月中,烏克蘭將整合境內語言、情感與歷史記憶的隔閡,需要的是「時間、真相與神的恩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