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攜手「愛地球」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2014-11-14 19:58

? 人氣

中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必須為遏阻全球暖化盡更大心力。(美聯社)

中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必須為遏阻全球暖化盡更大心力。(美聯社)

跌破眾人眼鏡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讓大家看見兩大「碳排霸主」密商多月,決定並肩合作愛地球。《聲明》一出,可嗅到中美兩國要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上拿回影響力,不再打太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美約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的42%,專家分析,兩國的協議為明年的巴黎氣候峰會提供「迫切需要的政治動力」,會影響其他國家跟進。回顧過去中美在全球氣候大會的態度,中國在「國際譴責」和「國內發展」之間博弈,面子裡子難兩全;美國在節能減排推進一步,免不了遭共和黨批一句「影響經濟、犧牲飯碗」。

北京市郊的一座燃煤發電廠(美聯社)

減排難,難在哪?

《環球網》評論分析,各國減排「有本難念的經」,但這是中美第一次就世界性問題單獨達成協議,能隱約感到「中美共同領導力」的存在。文章也呼籲中國高耗能產業「趕早不趕晚」,趕緊動起來。

中美兩國攜手「愛地球」實屬好事,但恐怕也會愛得辛苦。中國減排「難念的經」在於複雜的現實狀況。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在推進「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所有政策擬定都是要「符合國情、有序前進」,也要與經濟增長並行。

承諾減排,將重塑中國內部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哪些高耗能產業要面對事業黃昏?哪些產業要面對能源成本的提升?減排將帶給哪些產業「利多」?「好空氣」跟「人口就業」,孰輕孰重?「中央政策」和「地方經濟增長」要怎麼在天秤上權衡?中國做為發展中國家,卻也是世界大國,在全球呼籲減排之際,何嘗不想跟進,甚至是引領呢?但減排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是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美國減排衝擊國內產業,內部壓力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歐巴馬在國會選舉失利後,自然會遇到共和黨在國會的抵制。美國共和黨人士在媒體上批評《聲明》,認為代表著「中國在未來16年根本不用做任何事」。國會不願意在減排議題上借跛腳總統一支「拐杖」,幫助他接下來的任期「走好看點」,歐巴馬就得走行政命令等方式推動減排了。

走上「減排之路」,遠離「空氣末路」

此次APEC藍(APEC Blue)雖是一種嘲諷詞,但做為試點經驗,其背後的意義不可忽視-它代表著靠人為力量,能有效換回藍天;也代表著藍天背後,要放緩耗能產業、犧牲冷天供暖、接受交通管制等。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北京難得綻放藍天。(美聯社)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表示,此次「APEC空氣清淨試驗」帶來正面效果,政府必須從頭到尾將這筆空氣管控的「經濟帳」算清楚,對於防控對象、防控程度、實施的成本和代價……都得列入計算;再者即是這些成本將如何分擔。政府、企業、公民三方要怎麼從中協調,把這次APEC藍當成一次「試點」分析,也是未來在減排實施的重要參考。

走上「減排之路」,遠離「空氣末路」。人人都要外出,大家都要面對空汙和霾害。霧霾重災區造成的交通延誤和事故層出不窮;孩童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多,「治汙」再難都要處理。

除了減排,中國正走在低碳研究的路上。據報導,中國將在2015年的米蘭世博會上整合提出「零碳計畫」,全方位推廣中國的「低碳創新」。現實的面對國內狀況,要調整落後的技術設備、改變對於人們煤炭能源高達60%以上的依賴,任務相當繁重。

國際給予《聲明》掌聲,同樣少不了批評,認為中方措詞模糊,承諾的時間表不是一個具有約束力的目標。長期在「環保」科目不及格的中國,是否能在減排上有具體表現,領個「進步獎」?從官媒訊息和稍早在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態度可看到,中方表現出「信心」,國際社會要給予的則是「耐心」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