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各國各種Pay,銀行How To Play & Pay?

2016-12-05 06:10

? 人氣

如果金融業者再不群起奮鬥,利用金融整併擴大規模減少無謂的成本及支出,並將各家菁英齊聚一堂共創雙贏。倘依然故我、單打獨鬥,那麼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金融業者將再因「第三方支付」而面臨另一個新金融黑暗時期。(資料照,圖/geralt@pixabay)

如果金融業者再不群起奮鬥,利用金融整併擴大規模減少無謂的成本及支出,並將各家菁英齊聚一堂共創雙贏。倘依然故我、單打獨鬥,那麼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金融業者將再因「第三方支付」而面臨另一個新金融黑暗時期。(資料照,圖/geralt@pixabay)

金管會在今年九月一口氣宣布開放Apple Pay、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三大行動支付,包括台新、中國信託、國泰世華銀行都加入申請行列,當時評估最快在12月全台現有600到700萬智慧型手機可透過指紋等快速方式完成付款,除欲實踐出門不帶錢包也能暢行無阻,減少無謂的交易成本,金融業者更宣告國內行動支付即將進入戰國時代。但公布迄今,銀行業者真的準備好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1122-金管會主委李瑞倉22日出席「支持綠能產業,發展綠色金融研討會」。(顏麟宇攝)
金管會在今年九月一口氣宣布開放Apple Pay、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三大行動支付,包括台新、中國信託、國泰世華銀行都加入申請行列。(資料照,顏麟宇攝)

還記得第一銀行ATM遭盜領案嗎?在今年7月9、10日讓詐騙集團於短短兩天內盜領8,327萬多元,迄今讓人心有餘悸,詐騙集團透過一個木馬程式就可以讓表現一向亮眼的第一銀行瞬間崩壞,很難讓民眾對於現在金融科技不心存懷疑。案發迄今,銀行是否已經提升相關資安保護保障金融消費者?如果銀行再漠視消費者權益,如爾後各界駭客群起效尤,並再循跡入侵並盜領銀行存款,各家銀行是否能夠依現有資安防範?

20160712-SMG0045-005-第一銀行ATM。(風傳媒).jpg
還記得第一銀行ATM遭盜領案嗎?在今年7月9、10日讓詐騙集團於短短兩天內盜領8,327萬多元,迄今讓人心有餘悸。(資料照,風傳媒).jpg

另外,今年11月發生一起利用第三方支付的詐騙案震驚全台,謝明儒與朱吉盛貳人共組犯罪集團,運用自身電腦通訊專長創設網路帳號,利用網路人氣衝高評價,進而販售演唱會門票、禮券等熱門商品,再利用第三方支付虛擬帳戶收款,勾結遊戲幣商進行洗錢,在警方歷經長期蒐證後,終於一舉逮獲犯罪集團。

第三方支付平台雖然有一定的風險控制系統。然我國金融業者是否做到了周延的控管?以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中國為例,中國金融業者會盡力將款項攔截,或對於該名持有人有別於以往的消費模式行為進行攔截及確認。如攔截和干預不成功,目前有些平台會先給予受害人全額賠付,事後再透過保險費來填補損失,並循法律途徑解決,但也有些平台還需要仔細審核盜刷的責任歸屬再進行責任判定和處理後續賠償事宜。

支付寶
以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中國為例,中國金融業者會盡力將款項攔截,或對於該名持有人有別於以往的消費模式行為進行攔截及確認。

在中國,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人們的確可以透過電腦、手機進行銀行轉帳、信用卡還款、線上加值、購物、日常水電繳費甚至是投資理財無一不可。用戶在通過第三方支付購買商品時,有些甚至無須事先開通網路銀行,只需提供銀行卡卡號、戶名、手機號等信息,待驗證後即可完成交易,這類新型支付模式在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時,也擴大了交易風險。

據研究顯示,目前中國超過六成以上的盜刷等案件都係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而且盜刷手段也非常多,如設立仿冒網站進行電信詐騙;對電腦或者手機植入木馬病毒盜取個人信息;透過釣魚網站誘騙銀行持卡人進行第三方支付,或者請用戶補辦手機號碼以藉此截取驗證碼等。

支付寶
據研究顯示,目前中國超過六成以上的盜刷等案件都係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而且盜刷手段也非常多,如設立仿冒網站進行電信詐騙。

基於網際網路新型支付技術的第三方支付,交易環節實然暗藏風險,其中第三方支付涉及大量資金的進出,更有洗錢的疑慮,第三方支付工具實已成為不法分子鑽研的議題,進而成為新型盜竊及詐騙方式的溫床,從我國金融體制及銀行業怠為及不為的輝煌記錄當中,若我國在不好好對此做出防範,可想而知,在第三方支付正式普及後,可以預見我國銀行將面臨大量的新型詐騙案。如此民怨將再掀起一波風暴。就如同當初兆豐案一樣,大家都知道法遵很重要,但卻沒有一家銀行徹底的落實法遵制度,在天價罰鍰後,各家銀行才開始正視這個「天大的漏洞」,目前各家銀行不斷的挖角拉人彌補空缺,試圖力挽狂瀾。然而,金融業的黑洞絕對不只這件,包括現在即將到來的各家pay,如果金融業者再不群起奮鬥,利用金融整併擴大規模減少無謂的成本及支出,並將各家菁英齊聚一堂共創雙贏。倘依然故我、單打獨鬥,那麼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金融業者將再因「第三方支付」而面臨另一個新金融黑暗時期。

*作者為金融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