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口呼吸恐都有塑化劑!台大最新研究:增添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9-05-24 19:30

? 人氣

針對塑化劑研究,台大醫院團隊公布最新研究結果。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指出,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明顯呈現正相關效應。(資料照,呂紹煒攝)

針對塑化劑研究,台大醫院團隊公布最新研究結果。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指出,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明顯呈現正相關效應。(資料照,呂紹煒攝)

塑化劑暴露無所不在,空氣、灰塵中也有塑化劑!根據台大醫院團隊最新研究,塑化劑恐增加造成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的風險;這項研究已刊登在今年4月的《Environmental Pollution》(環境汙染)國際期刊。專家也呼籲,政府和民眾都應有所警覺,少用塑膠製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指出,塑化劑普遍被使用在各種生活用品,也包括醫療相關器材;其中,民眾暴露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主要用於聚氯乙烯塑膠(PVC)的塑化劑。

無所不在!DEHP恐存在任何地方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塑化劑DEHP可能存在任何地方,蘇大成指出,他曾在台北市一所空曠的國小進行灰塵研究,未料不僅在教室內外,就連室外種植的樹葉,都有相當高濃度DEHP塑化劑;針對56個居家室內空間,台北市居家環境空品研究發現,每個家庭也都存在DEHP,且是相對較高濃度的塑化劑。

20170120-大學學測於20日登場,監考人員正在發放試卷。(顏麟宇攝)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日前曾在國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發現教室都含有高濃度DEHP塑化劑。圖為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蘇大成也坦言,DEHP在醫院中也是常見的塑化劑,如點滴袋、心導管管線等,過去醫院雖曾採用玻璃瓶裝點滴,但因成本考量,加上後續處理麻煩而逐漸被一次性使用的材質取代。

「暴露越多,風險越高」專家:塑化劑與動脈硬化呈正相關

針對塑化劑對人體造成的影響,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塑化劑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明顯呈現正相關效應,也就是塑化劑暴露多,罹病風險也相對增加;而塑化劑與也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有關,蘇大成指出,據中年人冠心病對照研究發現,住院中的冠心病患者會暴露較高濃度塑化劑,且主要是DEHP;而再進一步分析,即使去除住院影響,高濃度的塑化劑暴露仍會增加冠心病風險,而這項發現已發表在今年5月的《Ecotoxicol Environ Safety》(生態毒性與環境安全)雜誌。

而塑化劑大約在進到人體2到3天後可被自行代謝。蘇大成對此表示,雖然塑化劑可被代謝,但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也會造成人體全身性的影響,不是高量暴露才有影響。因此,蘇大成也呼籲民眾,在生活盡量減少塑膠製品使用,政府也應擔負把關責任,應訂定相關標準,減少居家的塑化劑暴露。

聽到癌症大家都會很緊張,但是多數人恐怕不曉得,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圖片取自Pixabay)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指出,雖然塑化劑可被人體代謝,但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也會造成人體全身性的影響。(資料照,取自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奕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