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族群失能原因首位!全台逾兩百萬人被「這病」折磨 原來偏頭痛也能超前部署?預防性治療可避免頭痛慢性化

2024-05-02 10:22

? 人氣

若不妥善控制,容易演變成每月頭痛超過十五天的「慢性偏頭痛」,不僅發作頻率更高、疼痛更嚴重,治療上也會變得更加棘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偏頭痛是引發失能疾病的第二位!

林志豪醫師指出,偏頭痛被權威醫學期刊《頭痛與疼痛》列為全年齡層引起失能疾病的第二位,更是50歲以下年輕族群失能原因的第一名(e)。不僅是工作及生產力受偏頭痛影響,調查中也發現,頭痛患者中逾八成過去三十天內,至少有一天以上痛到沒有辦法參加家庭、社交或休閒活動,林志豪醫師也曾收治過一名患有嚴重偏頭痛的五十多歲婦女,二十多年來幾乎每天一睡醒後就頭痛,吃三、四種止痛藥,包括嗎啡類止痛藥也不見成效,必須到診所打止痛針。也因為偏頭痛發作時很怕吵,只要小孩哭鬧就容易情緒失控,導致常和家人發生摩擦,夫妻間也難好好相處。後來經醫師建議注射肉毒桿菌素,才終於不用再吃止痛藥度日,也把頭痛從天天發作減少到十天以下,再度和老公約會喝下午茶,重新彌補夫妻關係。

潘怡伶理事長也是經由此次調查的機緣,才驚覺自己有偏頭痛,她說遇到生理期或特殊狀況時,一週會頭痛到四天以上。由於每次疼痛都會伴隨肩頸僵硬,因此誤以為是肌肉緊繃,經常求助按摩或物理治療,雖能短暫放鬆肌肉、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但卻無法降低發作頻率,頭痛症狀也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嚴重,直到進一步了解偏頭痛,才至神經內科就醫。

吃口服藥沒效,偏頭痛預防性治療可用肉毒桿菌素等,降低發作頻率

儘管偏頭痛無法根治,但是透過適當治療,還是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一般民眾遇到頭痛時常未諮詢醫師就自行服用止痛藥,往往過量而不自知。過於頻繁服用止痛藥,不僅容易造成肝、腎、胃的負擔,甚至可能產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林志豪醫師呼籲,有頭痛症狀應尋求專業科別診治,切勿自行依靠止痛藥。整體而言,偏頭痛治療可分為「急性止痛治療」及「預防性治療」。當每月發作頻率超過四天(頭痛1週超過一次),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頭痛發作,近年已有許多新型預防性治療,療效及副作用相較傳統藥物更佳。

林志豪醫師說明,臨床上常以口服藥做為第一線預防性治療用藥,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儘管多數患者在預防性投藥後都有不錯的療效,平均可減少一半以上的頭痛發作天數,但仍有超過一成的人服藥後反應不佳,甚至出現嗜睡、疲憊、體重增加、反應力變弱等副作用,需要尋求其他的預防性治療,像是針劑型的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或口服的CGRP拮抗劑藥物來緩解偏頭痛。

林志豪醫師進一步表示,相較於每日服用口服藥,肉毒桿菌素三個月打一次,方便性高,尤其是對吃藥效果不佳、副作用無法耐受的慢性偏頭痛病人,肉毒桿菌素治療效果不錯,可以有效減少發作頻率和止痛藥的攝取量。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慢性偏頭痛,給付最長可達18個月,目標是減少頭痛發作的嚴重程度,逆轉頭痛慢性化的過程。

有偏頭痛困擾的患者,建議向神經科醫師諮詢,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目前還有許多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藥物,可讓醫師依照病人需求及疼痛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式。潘怡伶理事長以自身經驗呼籲,目前健保已開放許多藥物,幫助病友藉由預防性治療降低發作頻率,提醒民眾,若經常反覆頭痛發作,應盡快就醫尋求診治,以免錯過早期控制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