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開採綠色技術所需金屬,與礦產國摩擦日益嚴重

2024-05-01 13:30

? 人氣

當地的礦業監督機構Jatam稱,村民們迫於壓力,不得不搬遷並接受政府補償。有數十個家庭拒絕搬遷,稱政府提供的補償低於市價。一些人說他們因此受到了法律訴訟的威脅,指其破壞了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項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BBC
。
BBC

Jatam說,為了給鎳礦讓路,原始森林遭到砍伐。該機構還記錄了河流和海洋被沉積物填滿,污染了曾經原始的海洋環境。

住在卡瓦斯村的教師努爾·哈亞提(Nur Hayati)說:「河水現在已經不能喝了,因為污染太嚴重了,平時清澈湛藍的海水一到下雨天也變成了紅色。」

印尼士兵已被部署到島上保護礦場。當BBC最近訪問該島時,當地的軍事部署明顯增加。Jatam聲稱印尼士兵被用來恐嚇甚至攻擊那些反對該礦的人。努爾女士說,她所在的社區認為軍隊是在「保護礦場的利益,而不是自己人民的福利」。

軍方在雅加達的發言人稱,有關恐嚇的指控「無法證實」,這些士兵在那裡是為了「保護礦場」,並不是去「直接與當地人接觸」。

該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警方以「和平、順利的方式」監督了村民搬遷,為礦場讓路。

努爾女士是2018年6月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抗議該礦影響的村民之一。但當地政府代表薩姆蘇·阿布巴卡爾(Samsu Abubakar)告訴BBC,沒有收到公眾對環境破壞的投訴。

他還分享了一份官方報告,該報告認為哈利達集團一直「遵守環境管理和監測義務」。

哈利達集團告訴我們,該集團「嚴格遵守商業道德慣例和當地法律」,並「不斷努力消除和減輕任何負面影響」。

該公司稱沒有造成大面積的森林砍伐,並已對當地的飲用水源進行監測,而獨立檢測證實水質符合政府的質量標凖。該公司還補充說,它沒有實施強制搬遷或不公平的土地交易,也沒有恐嚇任何人。

Red sediment pours from a river into the sea in the village of Kawasi in October 2022
大雨使卡瓦斯村附近的河流和海洋變成紅色。

一年前,中國礦業貿易機構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CCCMC)開始建立申訴機制,旨在解決針對中資礦業項目的投訴。發言人Lelia Li說,這些公司本身「缺乏在文化和語言等方面」與當地社區或民間社會組織互動的能力。

然而,這一機制仍未完全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參與國外採礦業務幾乎肯定會增加。英國環境智庫Ember的亞洲項目主管阿迪提亞·羅拉(Aditya Lolla)表示,這不僅僅是控制一個關鍵市場的「地緣政治博弈」,從商業角度看也是有意義的。

「中國企業正在進行收購,因為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為了利潤。」他說。

中國工人將繼續被派往世界各地的採礦項目,對他們來說,這些項目大多能提供了賺大錢的機會。

例如,王鋼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中資鈷礦工作了10年。48歲的他住在公司宿舍,在員工食堂吃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0小時,每月休息四天。

為了更高的工資,他接受了與湖北家人的分離。他還喜歡剛果晴朗的天空和高大的森林。

他用法語、斯瓦希里語和英語與當地礦工交流,但他說:「除了與工作有關的事情,我們很少聊天。」

艾清也是如此。雖然她能說一口流利的東道國語言,但在工作之外也很少與阿根廷人交流。她開始和一位中國同事交往,他們大多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出行——離家千里讓大家更加親近。

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安第斯山脈高處開採著鋰礦的鹽灘,因為那兒的生活「愜意」。

「高原反應總是困擾著我——我睡不著,也吃不下,」她說,「但我真的很喜歡去那裡,因為那裡的事情簡單得多,沒有辦公室政治。」

艾清和王為化名。

埃默里·馬庫梅諾(Emery Makumeno)、拜奧貝·馬倫加(Byobe Malenga)、盧西恩·卡霍齊(Lucien Kahozy)補充報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