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汽車生產供過於求,政府為何還積極鼓勵造車?

2024-04-30 12:13

? 人氣

不過李強同時也強調了中國政府繼續投入資金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的意圖,並在報告中多次提到了「新質生產力」一詞。在經濟優先事項上聽從中國政府指示的地方政府紛紛做出響應,扶持本地的汽車製造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扶持困境中的企業

今年2月,中國中部城市鄭州市誓言要培育「新質生產力」,並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力爭新能源汽車年產能達到70萬輛。

一個月後,鄭州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實體暫時接管了海馬汽車(Haima Auto)在當地的資產。海馬汽車在當地擁有近3,000名員工和工廠。一份公司文件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陷入困境的海馬銷量不到2,000輛。

上述託管協議為期五年,為海馬汽車提供了相當於2,750萬美元的現金。海馬汽車表示,將集中精力提振對俄羅斯和越南等市場的出口,以推動成長。

與此同時,知豆則沉浸在近期重組帶來的愉快氛圍當中。一段現場影片顯示,在4月中旬舉行的一場座無虛席的活動上,公司創始人鮑文光高舉雙手,大聲喊道:「知豆終於回來了!」

據報導,甘肅省省長任振鶴参觀了知豆的工廠,他當時表示,希望知豆能在提高「新質生產力」方面發揮作用。

2014年至2017年間,知豆生產的電動車一度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電動車之一。當時該公司主營微型電動車,購買這種小型電動車可以獲得政府補貼。

隨後,中國政府終止了小型電動車的補貼政策,希望激勵車企生產續航里程更長的電動車,導致知豆銷量下滑。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營運的線上司法拍賣平台的文件顯示,知豆當時並背負了約2.5億美元的債務。

去年10月,在國有企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China Three Gorges)的一家子公司和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Geely)的參與下,知豆進行了重組。該公司目前的目標是到2026年每年銷量翻一倍,到2028年推出16款新車型。該公司計劃將甘肅工廠的年產能擴大到30萬輛,並「積極開拓海外業務」。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