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或許沒讓我圓夢,夢想卻一點一點長大了!

2015-10-13 14:59

? 人氣

一場演講,引來各方人馬注意,每個人自說自話,對原先一席話卻是完全忽略而遠遠離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一個人對未來青年的處境都關心,每一個人的看法莫衷一是,反而更反映出大家的共同焦慮:下一代的年輕人,他們該如何面對越來越艱鉅的未來?

同樣的,對年輕人未來的焦慮,其實是成年人們將自己對當下處境的焦慮,投射在他們身上。這也就是成年人聽到戴勝益要年輕人多依靠父母兩、三年,幾乎就立即捉狂了。成年人固然關心年輕人的未來,但是,他們可能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更擔心自己的處境。

這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盲點:任何問題不管是多麼關心,但只要其中涉及自己的利益,很多觀點都走樣了,甚至還出現自我矛盾的情形而不自知。

另一個關於台灣年輕人的熱門話題,莫過於打工旅遊是否其實是高質低就的變相廉價勞工?

許多人和我一樣,先是從轉述雜誌報導的電視新聞看見,然後在網路上看到越來越多的爭議。我索性找來最初的報導,仔細看看。這是二○一二年九月十七日第八二一 期的《今周刋》出現的封面故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一位台灣清華大學經濟系的畢業生,在台灣工作兩年後,報導沒交待消息來源,說他「為了賺第一桶金」,而到澳洲打工,在屠宰場場每天工作九個半小時。「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就是要賺錢。」

今周刋做這一專題的目的,原本是要探討今天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它後來的分析更清楚指向台灣目前的經濟現况,教人們不容易感覺到希望, 對現在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更是看不到未來,因此,在封面也有一小小標題:「如何搶救無望世代?」這應該是讓年輕人很窩心的,現今反而激起無比的憤怒。

在網路的紛紛議論後,一陣人肉搜索,據說是找到了當事人,他表示自己的話被記者給斷章取義。

是否斷章取義,也許不是那麼重要。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是無望的,至少是比以前沒希望的,是應該重視的;而同樣的,《今周刊》也應該想想的是:為什麼它的善意,反而踩到了今日年輕人的地雷?

流浪到澳洲做苦勞?

(圖/)
有許多人到國外打工度假往往從事勞力工作(圖/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flickr

L是我們今年到日本北海道小樽自助旅行時遇到的台灣女孩。

那一趟旅程,除了她,我們還遇到一位住在新北市中和的女孩M。

那天我開著租來的車,慢慢習慣日本靠右駕駛的規定。我們先到日本威士忌發源地余市參觀一番,再繼續西行,前往積丹半島的積丹岬。八月底了,原本是來避暑的, 沒想到那兩天北海道的溫度也破當地紀錄高達攝氏三十四度。在積丹入舸町的島武意海岸,已經燥熱許久了,我們先步行一段,終於穿過黝黑的隧道,立刻迎來地底 層傳來的一股涼意,原來汗流浹背的軀體一陣涼快,真不想再往前走。沒想到,一穿出隧道,卻是從半山腰眺望無比美麗海岸的難得經驗。我們是在這裡遇到女孩M的。當時,她正喘著氣從深處的海灘爬上山的洞口。他鄕遇同鄕,不免簡單聊兩句。她說我們該下山到海灘的,我們三個平均已超過半百,立刻「卻之不恭」。沒想 到,開車要下山時,又遇到先行走路下山要去搭巴士的她,立刻邀她搭一小段便車。在短短共乘的那段時間,更可以感受到M年輕的快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