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小廟容不了大和尚─台北的寶塚

2015-08-20 07:40

? 人氣

寶塚的演出內容基本上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戲劇為主的歌舞劇,另一部分是以歌舞為主的秀(show),偶亦只演篇幅較長的一齣音樂劇(一本物)。戲劇大多根據日本及西洋情節創作的歌舞劇,歌舞秀則是單純的歌唱舞蹈表演,整個舞台呈現唯美、浪漫、華麗的排場,如孔雀開屏般背著羽飾、造型艷麗的演員能歌善舞,舞台燈光絢爛多變化,視覺效果強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寶塚這次來台北公演的歌舞劇是《凡爾賽玫瑰》,以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原是日本年輕作家池田理代子一九七二年起在日本少女漫畫Margaret連載的作品,掀起極大的迴響,寶塚幾經猶豫,才把它改編成舞台劇,沒想到大受歡迎,也成為寶塚招牌劇碼之一。多年來寶塚的《凡爾賽玫瑰》有好幾種演出版本,時間九十分至一百五○分鐘不一。不同版本的《凡爾賽玫瑰》第一主角都是安德烈、奧斯卡、菲爾遜和安托瓦內特等男役,以及在劇中雖屬女性腳色,卻以女扮男裝姿態出現的奧斯卡,女主角瑪莉至多只能排在第二名。

兩年前我在東京寶塚劇場看過《凡爾賽玫瑰》的〈奧斯卡與安德烈〉篇,演出較為冗長;台北公演的是〈菲爾遜與瑪麗安托瓦內特〉篇,去除若干累贅的情節,也因為如此,歌舞敘事結構增加了許多口語以貫穿劇情。歌舞表演部分,則以〈寶塚幻想曲〉(Fantasia)串演日本的舞曲,古典與現代雙重手法呈現,演出的最後,寶塚演員還唱了《望春風》,有入境隨俗,取悅台灣觀眾的心意。也許因為導演和製作團隊比第一次公演熟悉國家戲劇院舞台,寶塚第二次的演出,整體的舞台效果較佳,節目的組合也較緊湊。不過,Show的部分,題目和內容沒有相應,單看每一場的音樂、編舞不錯,但整體節奏並沒有起伏,看完整個節目,感覺只有單調、混亂。

寶塚歌劇團在台灣有不少粉絲。(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歌劇團在台灣有不少粉絲。(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的公演前前後後我看過六次,四次在東京千代田的寶塚劇場,兩次在台北的國家戲劇院,感覺台日劇場所呈現的整體特質差別很大,原因應在於劇場空間與舞台配置。東京的寶塚劇場(2001)與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大劇場(1993)都是專為寶塚表演而設計、量身訂做的劇場,中央二十六層階梯,舞台寬23.6米左右,深度17.5-18米,高度7.4米左右,可以容納七、八十人同時出場。

寶塚大劇場有2500個座位,分散在兩層樓中,座位前後高低錯落有序,從每個座位(包括二樓)都能清楚看到舞臺。最壯觀的表演是有數十位服飾、造型光彩奪目的演員,自閃爍星光的階梯由上而下邊走邊唱,並在中間稍寬的平台做更細膩的表演。除了階梯,寶塚的銀橋也是舞台一大特色,這個約一百二十公分的弧形廊道,從主舞台向外作擁抱式的延伸,既具環形劇場舞台裝置,也是演員與觀眾心靈溝通的橋樑,主要演員──尤其是首席男役走出鏡框舞台,瀟灑地走上銀橋作秀。舞台與銀橋之間有一個凹陷的樂池,容納數十人的管絃樂團現場伴奏,台上台下共同營造華麗的場景。

寶塚劇團來台公演。(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劇團來台公演。(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在台北的演出,國家戲劇院與寶塚並未打造一個充分展現寶塚魅力的表演環境,國家戲劇院的舞台鏡框最大開口寬16.4公尺×高10公尺,主舞台26.5公尺寬、16.7公尺深,本來就不是專為寶塚歌舞而興建,而又基於經濟效益(或認為原型的寶塚在海外可以將就),並未把整套演出型態搬來重組,或另建臨時劇場,以至台北演出規模有如在日本國內其他大城市的巡演,雖然燈光布景炫目,服飾華麗,因為舞台深度不夠,豪華的歌舞群戲顯得擁擠,連最吸睛的眾多美女齊跳康康舞(大腿舞),也只看到一群人擠在舞台上舞動。

寶塚歌劇團與國家兩廳院呈現寶塚歌舞誠意一等,觀眾也能從其花團錦簇的表演得到娛樂效果,但從寶塚的原創性,以及表演藝術的高標準來看,卻等同二等的演出。台北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明顯地容納不了東洋的大和尚。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