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小廟容不了大和尚─台北的寶塚

2015-08-20 07:40

? 人氣

寶塚彩排劇照。(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彩排劇照。(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歌劇團創立百年從未來過台灣,二○一三年千呼萬喚始出來,兩年之後再度翩翩駕臨。寶塚在台第一次公演的是「花、月、雪、星、宙」五組中的星組,由柚希禮音領銜演出,由寶塚主辦,某經紀公司承辦,國家的兩廳院只是出借場地的房東。這次來台的是花組,領銜主演的是明日海里奧,由寶塚歌劇團與國家兩廳院共同主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寶塚兩度來台北公演都造成轟動,首次演出十二場,場場爆滿,第二次公演14場,八月八日首演當天因颱風來襲,臨時改至八月十日下午,盛況依舊。台北演出場的觀眾,有來自東瀛的寶塚迷,有在台日本商社員工,以及對日本與寶塚有一份感情的台灣人,很多長者由年輕的子女、孫女陪伴而來,參加難得的劇場饗宴。

觀眾中不乏劇場常客,包括若干本身也在作戲的劇場人,他們有一定的看戲習慣與藝術觀點,劇場的前衛思潮或社會批判是他們經常關切的問題,從劇場角度看寶塚,自然與心目中的音樂劇、歌舞劇不同,他們在網路上發表的觀後感,多數對寶塚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沒有好評。其實,寶塚的華麗登場,屬類型化的演出風格,所吸引的也是嚮往日本近代文明與寶塚經驗的觀眾,他們目前在台灣吸納的觀眾群有限,還不及江蕙演唱會能涵蓋各年齡、行業。不過,未來的台灣,寶塚仍有穩定的觀眾基礎與票房號召力。

檢驗寶塚的演出效果,應以它設定的表演體系與舞台特質為中心,從這個角度,國家戲劇院提供的劇場空間與舞台條件不足,無法讓寶塚的表演盡情盡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觀眾只能看到寶塚的招牌,不能看到完全的精采。

寶塚彩排劇照。(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彩排劇照。(取自寶塚歌劇團台灣公演官方臉書粉絲頁)

寶塚能屹立一世紀以上,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創辦人、日本近代重要實業家小林一三的高瞻遠矚,創辦之初即將寶塚列為阪急電鐵的一個部門,為寶塚奠定厚實的基礎,並且與日本社會文化史產生明顯的互助。寶塚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演員陣容整齊,在寶塚音樂學校接受兩年嚴格的訓練,才能成為正式團員,一旦結婚就必須離團。演出時,五、六十位年紀、身高、體重相仿的女演員一字排開,就算每個人容顏不同,在寶塚式化妝法之下,看起來不易分辨。

寶塚演員分娘役(女角)、男役(男角),差不多就是戲曲的花旦、小生,有些生角臉上畫鬍子,表示他的「老生」年齡。寶塚的表演元素豐富,一般人很容易聯想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豪華風格,包括法國盛行的歌舞劇(revue),也可以回頭從盛唐宮廷樂舞做一些想像。在表演技巧上,寶塚亦受歌舞伎影響,歌舞伎演員出身的電影明星長谷川一夫曾應邀在寶塚授藝。更具體講,寶塚所代表的是日本追尋日本近代文明,以及培養現代女性的過程,舞台上的男役是女性觀眾「理想男性」的化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