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才創立,蝦皮如何在5年內成為東南亞電商王者?4個原因:學中國銷售

2023-08-03 12:40

? 人氣

蝦皮如何在5年內成為東南亞電商王者?(圖/翻攝自蝦皮網站)

蝦皮如何在5年內成為東南亞電商王者?(圖/翻攝自蝦皮網站)

Sea的第二個主要事業體「蝦皮購物」,則是在遊戲事業步上正軌後,於2015年6、7月創立。蝦皮購物幾乎同時間在東南亞主要六個國家: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台灣開始提供服務,在當時東南亞的網路購物產業競爭激烈,還包含之後被納入中國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等強敵環伺的狀態之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一間新創網路遊戲公司,當時大部分的人都不太看好Sea會成功,但事實上,它在其他國家每年的市佔率是穩健的成長。馬來西亞的情報收集網站iprice指出,蝦皮購物在投入網路購物的五年後,也就是2020年7到9月間,在東南亞主要六國每月平均的網站造訪人數都是最多的,若是連同2019年以後擴展的中南美洲市場在內,在2021年10到12月間訂單總數更高達20億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90%,也代表創業六年來,業務都在高速的成長。

蝦皮購物雖然是較晚發跡的網路購物平台,能獲得如此的成功主要可以歸功於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能夠盡早的建構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更方便的購物網站,創辦人李小冬說到:「2015年蝦皮購物創建的時候,智慧型手機在東南亞的普及率正逐漸上升,我們當時就在思考透過行動電話下單遲早會成為主流,所以致力於設計適合智慧型手機的購物網站。」一開始,蝦皮甚至沒有一個電腦用的購物網站。

當時,大多的網路購物平台競爭對手都是透過電腦下單,他們沿用電腦版購物網站的模板來建構智慧型手機版。只是在東南亞的偏鄉地區,持有行動電話但沒有電腦的民眾為數眾多,這也是網路購物平台無法觸及到這些民眾的原因,所以集中火力建構一個方便智慧型手機操作下單的網站,就能夠獲得許多初次使用購物網站的新用戶。

延伸閱讀:蝦皮有對手了?線上商城iOPEN Mall開台 成統一超全通路藍圖的最後一塊拼圖

而蝦皮購物為東南亞的網路購物產業帶來革新的並不只是網站的設計。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蝦皮並沒有用當時的主流模式,也就是自己持有庫存商品並銷售,而是讓各國的中小企業直接在蝦皮購物開店,在當時可說是非常新穎的商業模式。Sea在股票上市前的規模是非常小的,就連從批發業者端購置商品後再自己販售的財力也是不太足夠的,所以透過提供蝦皮購物這種網路上的「賣場」給東南亞各國的中小型企業主,也成功的在短時間內建構出商品項目眾多且存貨數量龐大的網路購物平台。

第三個原因是擅長集中領域並進行分類管理。蝦皮創立當時的重點放在時尚、美容、健康等相關的商品,而這些商品與手機及電器商品比起來單價相對較低、網站成交金額(GMV)低較沒有利潤,所以當時許多綜合網路購物業者並不重視這個領域。不過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商品單價低,反而容易吸引年輕消費者,其中更是以對於流行非常敏感、喜愛在社群網站發布消息的女性族群為大宗,蝦皮也藉此大大展開知名度。而為了提高時尚、美容、健康等相關的商品的獲利,有時也會向供貨的中小企業方收取手續費。

最後一個也是第四個原因,是學習並活用比東南亞更早普及網路購物服務的中國知名企業的市場營銷手法,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模仿阿里巴巴等中國網路購物巨頭在11月11日「光棍節」推動的大規模的銷售計畫。

蝦皮的廣告中「蝦皮,皮、皮、皮⋯⋯」成為最抓耳朵且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口號,而這樣簡單又明快,又能夠在每一個多媒體中使用並反覆播放的宣傳方式,就是中國知名企業慣用的手法。而蝦皮購物的商家透過影像進行商品解說及販售的直播購物也早早的導入東南亞市場,而這也是早就普及於中國市場的手法之一。

上述的這四個原因,雖然不能說每一個都是Sea原創的,不過Sea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所在的國家、區域都徹底的貫徹這些方法,從創始人李小冬身邊的親友得知,Sea經常會確認競爭對手如印尼的Tokopedia等網路購巨頭的熱銷商品,如果發現有比蝦皮購物的價格低一點,就會透過優惠卷等方法讓出貨價格變的較便宜,這樣穩定的積累不僅可以增加消費者及商家,更可以達到促進回購率及增加新用戶的良性循環。

作者介紹

中野貴司日經新加坡分社社長兼吉隆坡分社社長。1977年生。200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加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先後在經濟部、政治部、日經BP日經商業編輯部工作,2017年起任現職。合著者包括《人壽保險將會發生什麼》和《TPP 將如何改變商業和生活方式》(日經出版社)。

鈴木淳Suzuki日經亞洲事務部(前雅加達分社社長)。1979年生。2006年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畢業,加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在大阪社會事務部、消費產業部、國際亞洲部工作後,他在印度尼西亞駐紮了16至20年。他的主要興趣是印度尼西亞等新興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他採訪過許多亞洲政治家和經理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高寶書版《東南亞獨角獸大商機:世界經濟版塊大洗牌!放眼全球最具潛能的新創發展地,各方投資湧入的關鍵吸金力》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