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態度是影響股價的關鍵!從蜜蜂築巢的智慧,領悟金融市場的盲點

2022-11-03 09:40

? 人氣

市場態度是影響股價的關鍵(美聯社)

市場態度是影響股價的關鍵(美聯社)

如果你想了解螞蟻群落,不要請教一隻螞蟻,牠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群落才是你該研究的重點。

「如果你觀察一隻試圖完成某件事情的螞蟻,你會對於牠的策拙留下深刻印象。」研究螞蟻行為的史丹佛大學生物學家黛博拉.戈登(Deborah Gordon)如此說道。但她很快補充說:「螞蟻雖不聰明,但蟻群是聰明的。」社會性昆蟲如螞蟻、蜜蜂、白蟻,是大自然中最奇妙的生物。這些看似簡單的物種群落,在無主的情況下已經繁衍了數千萬年。這些群落得以成功地覓食、戰鬥、繁殖,是因為每一隻昆蟲都依循簡單的規則,遵照局部信息行事。然而,整個群落究竟如何運作,至今仍是個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類社會的層級遠多於動物,而人類也更習慣依賴專家。舉例來說,你是怎麼找到你現在的房子?你可能找了一位房屋仲介,讓他不停地帶你看屋,直到你確定找到一間地理位置適當、大小合適、價位也在預算之內的房子。而經紀人利用對市場,以及對你需求的縱觀了解,幫你找到合適的賣家。

然而,你要如何為成千上萬的個體,找到一個合適的家呢?

蜜蜂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當春末逼近,女王蜂和蜂群會離開,去創建另一個新的群落。幾乎有將近一萬隻強壯的蜜蜂。首先,蜂群會停棲在附近的樹枝上,形成鬍子狀的群聚。最後,牠們一起飛往新家,通常是在遠方一棵合宜的空心樹。

幾世紀以來,養蜂人觀察這種群飛過程,仍然無法理解蜜蜂是如何做到的。了解答這個疑問,專門研究蜜蜂行為的生物學家湯瑪士.西利(Thomas Seeley)和柯克.威司喬(Kirk Visscher)設立了控制條件,並仔細研究蜂群如何找到一個新家。科學家帶了成群的蜜蜂到緬因州(Maine)海岸外的一座孤島,對每隻蜜蜂都加以標記。然後,他們架設了五個箱子供蜜蜂選擇,包括一個完美的蜜蜂住所,有著理想的尺寸、高度和方向。島上幾乎沒有樹木,可確保蜜蜂會在不同箱子中做出選擇。

西利和威司喬發現,只有幾百隻蜜蜂外出勘察,並對這些選項予以評價。當牠們一回到蜂群後,只要有蜜蜂發現具吸引力的可能家園,都會跳搖擺舞。這種舞重複狀似數字8的迴路,舞蹈的角度顯示出位置,而持續的時間則反映了場地的品質。場地愈好,舞跳得愈久。

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但是,讓科學家驚訝的是:飛往新家的決定不是發生在蜜蜂營區─如果你具備群眾智慧的心態,可能會預測到這一點 ─ 反而是在有望的新巢區做出選擇。一旦勘察蜂看到大約有15隻其他同伴在可能家園的附近徘徊,牠們就會意識這裡到達法定人數。然後,牠們會飛回蜂群,刺激蜂群起飛,並指引群體到達牠們的新住所。正如西利的概述:「這是一場在所有可能場地中爭取支持的競賽,哪一個場地先聚集15隻蜜蜂就勝出。」值得注意的是,蜜蜂幾乎總是挑選到最好的場地。

從召開委員會乃至於解決難題,蜂群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為了介紹本章節的決策錯誤,我想聚焦在群蜂智慧為何如此違反直覺的原因:你無法經由分析少數關鍵個體的決定,來理解蜂群的複雜行為。不像大多數的人類機構,牠們沒有領導者。這是一個沒有預算、策略計畫和時限的世界。因此,你無法推測,為什麼這個群體僅僅藉由訪談個別成員,便能展現如此的高效率。

事實上,西利和威司喬發現,任何個別勘察蜂的信號是「極為嘈雜的」,而且唯有整合才能讓群體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在錯誤的層次上無法理解,更遑論管理這麼一個複雜的適應系統。然而,人們往往根據其組成分子來解釋複雜系統的行為,這種傾向是錯誤且常見的。

延伸閱讀:誤導人的股價走勢圖:同樣都是大跌,不同時間區間下的意義完全不同

整體比個別成員聰明

讓我們來定義一個複雜的適應系統,並且說明它為什麼會使得觀察者困惑。你可將複雜的適應系統想成三個部分(見圖5-1)。首先,有一群各式各樣的代理人。這些代理人可以是你大腦裡的細胞、蜂巢裡的蜜蜂、市場的投資者,或者城市裡的人。異質性意味著每個代理人都有不同且不斷發展的決策規則,同時反映了環境,並嘗試預測未來的轉變。其次,這些代理人彼此互動,而他們的相互作用創造出結構 ─ 科學家通常稱之為「浮現」(emergence)。最後,出現的結構像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系統,而其特點也不同於存在其中的代理人。

圖5-1:一個複雜系統的簡單描述(圖/八旗文化)
圖5-1:一個複雜系統的簡單描述(圖/八旗文化)

想想黛博拉.戈登的評論,即使個別的螞蟻是笨拙無能的,但整體蟻群卻是聰明的。團結力量大。由於無法根據組成分子來理解系統,促使物理學家暨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 安德森(Philip Anderson) 草擬《數大即不同》(More Is Different)一文。安德森寫道:「粒子龐雜的整體行為,往往不是依據少數粒子的性質進行簡單推斷便能理解的。相反的,在每一個層級都會出現徹底不同的複雜性。」如果你想了解螞蟻群落,不要請教一隻螞蟻,牠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群落才是你該研究的重點。

這個問題超越了複雜適應系統高深莫測的本質。人類深切渴望了解因果關係,而這種聯結關係可能賦予人類進化的優勢。在複雜適應系統中,你無法簡單藉由研究部分組成分子便理解整體。因此,在單純代理層級的成因中,試圖找出影響系統層級的方法是沒有用的。然而,我們的腦袋並不高明,只會編造出一個原因,以紓緩效應原因不明所造成的癢處。當頭腦尋求因果之間的聯結,卻找錯方向時,事故便會發生。

第一個錯誤,不恰當地推斷個別行為來解釋集體行為。我在事業生涯早期便碰上這類錯誤。打從我一開始在華爾街工作,便聽說公司股價的關鍵在於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投資者、行政主管和媒體莫不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但我後來看到金融經濟學家的研究,結論是現金流量(而非盈餘)驅動股價。所以,究竟何者為真呢?

結果是,盈餘和現金流量陣營各用兩種非常不同的做法。盈餘陣營每天傾聽人們談論的內容,包括投資界的傳言、CNBC播放的節目,以及《華爾街日報》報導的故事。對照之下,經濟學家則是觀察市場如何表現。前者著眼於組成部分,後者則在意整體表現。舉例來說,實驗經濟學的研究顯示,即使當個別參與者的訊息有限時,市場仍可形成非常有效的價格。就像觀察一隻蜜蜂,無助於了解蜂群的行為一樣,聽從個別投資者的觀點,也會讓你對市場缺乏深入的了解。

我曾向企業執行主管解釋過無數次,市場觀點遠遠比個人的言論更有意義。透過對市場的研究,我們可了解各種決策如何影響經濟價值,這是單單傾聽部分知情人士所遠遠不及的。這不僅是一個學術界的議題:根據最近對企業執行主管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有80%會為了符合盈餘目標,而放棄價值創造的投資。

這種本末倒置的情形對企業執行主管而言至關重要。他們高度依賴高薪顧問不確定的指引,而不是聽從市場集體的智慧。要將這種個人觀點轉到集體心態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個人的意見更容易取得且更具說服力。

令人遺憾的是,這個錯誤也出現在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上。這個學科領域是探討心理層面在經濟決策中所扮演的角色。熱衷行為金融學的人認為,既然個體是非理性的 ─ 與古典經濟理論的主張相反 ─ 而市場是由個體組成,那麼市場必定也是非理性的。這就像是說:「我們已經研究過螞蟻,並證明牠們笨手笨腳且無能。因此,我們可以推論蟻群是笨手笨腳和無能的。」但如果數大就會有所不同(事實上確實如此),那麼這個結論就不成立。市場不理性並非來自個體的非理性。你和我都可能是過分自信的非理性人士。舉例而言,如果你是一個過度自信的買方,而我是過度自信的賣方,我們的偏見就可能會互相抵消。在面對體系的問題時,集體行為更為重要。你必須謹慎考慮分析的單位,以做出適當的決定。

作者介紹:麥可.莫布新(Michael J. Mauboussin)

摩根史坦利旗下協成環球團隊首席研究顧問、聖塔菲研究院董事會名譽主席,於哥倫比亞商學院兼任教授近30年。曾任藍山資本(BlueMountain Capital)研究主管、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戰略主管。

莫布新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客戶端進行投資配置與投資估值、競爭戰略分析和擔任決策顧問等項目,分析領域橫跨金融、競爭策略、心理學,以及複雜系統理論。曾多次入選機構投資者團隊和華爾街日報明星人物;並曾受美國《商業週刊》評比為「年度傑出教授」,同年僅七位教授獲選。

著有《解讀市場預期》、《長勝》、《魔球投資學》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八旗文化《泛蠢:偵測99%聰明人都會遇到的思考盲區,哥倫比亞商學院的高效決斷訓練》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