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講理、咄咄逼人的人該怎麼溝通?運用巴菲特的1招反擊,不再怕說不贏別人!

2022-10-31 11:39

? 人氣

對方不講理又咄咄逼人該怎麼辦?專家曝巴菲特的最強溝通技巧!(示意圖/取自xframe)

對方不講理又咄咄逼人該怎麼辦?專家曝巴菲特的最強溝通技巧!(示意圖/取自xframe)

「是否麥當勞已沒有辣雞翅?是否我還要等一小時?是否對於雞翅我一定堅持?唯有辣味雞翅才是美食;是否炸雞解凍需要一小時?我真的是不能接受這事實,是否叫你們店長出來解釋?我在半夜想要吃隻辣雞翅。」

這首改編自羅大佑名曲的「是否歌」,曾經在網路上擁有超高的點閱率,起因來自於一位不講理的客人跟一位試圖向對方說理的店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否歌」的事件內容講述一位男子到速食店買餐食,當他說要買辣味雞腿時,店長請他稍稍等候,無論店長如何面帶微笑、好言好語地安撫,這位「是否哥」仍舊不客氣地指責對方,同時在話語中不斷重覆:「是否?是否?」

熱心的網友就為他編了一段「是否歌」,爆笑程度到達破錶地步,這位客人也因而被網友暱稱為「是否哥」。

事實上,這位不講理的客人本來只是把他質問店長的錄影上網,以為可以獲得廣大網友的支持,進而讓這位店長難堪,但他萬萬沒料到,網友多數是講理的人,他的作法不但引不起作用,反而呈現一面倒向聲援笑容可掬的店長的窘態,讓這位「是否哥」最後不僅刪除影片,還親自捧花到店內致歉。

一、遇到講理的人怎麼說

從「是否哥」這個真實案例中,不難發現,面對講理或不講理的人,說話的方式與作法也跟著有所不同。首先,人都喜歡聽好話,即使對方是個講理的人,「高帽子的讚美話術」還是很適合當成開場白:「今天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遇到一位講理的人,不像以前認識的那些不講理的人,實在很難溝通,簡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今天很慶幸,你是一個講理的人,所以我們就來講道理吧!」通常這樣的開場,都能維繫不錯的談判基礎。

不過,人難免會踢到鐵板。當你今天為對方戴上高帽子,對方非但不領情,還表示:「沒有呀,我不是一個講理的人!」那你該怎麼辦呢?建議你,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慌,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來化解尷尬:「先生,你滿幽默的……」再將發球權丟還給對方,「那你覺得這件事如何處理會比較好呢?」因為對方是個講理的人,由他先開口,這樣才能知道對方的想法。

對於講理的人而言,在進入溝通、談判的過程中,除了跟對方分析情況、講邏輯外,特別是把規則、特殊情況、重要細節,還有最後可能導致的結果先講在前頭;講理的人最討厭放馬後炮或是不按牌理出牌,因為這會打亂預先準備好的計劃或安排。

志安想矯正牙齒,經過詢問多家診所的治療方式、比價結果,最後決定到某診所接受治療。

開始進行療程之後的第二個禮拜,醫師突然跟志方說:「牙套如果要使用透明色,需要另外加錢。」

到了第個三禮拜,醫師又跟他說:「這個用藥效果比較好,但要自費。」

最後志安終於忍不住跟醫師吵了起來;志安認為自己是個講理的人,該支付的金額,他一毛也沒少給,但是對於這些事後才告知的情況,讓原本已講好的事情發生變卦,這就超出了合理的範疇,令志安非常生氣。

換句話說,跟講理的人談生意或講事情,必須先把理由、規則講在前面,然後在談判的過程,條理分明、章法清晰與邏輯清楚,任誰都比較能接受。

二、遇到不講理又咄咄逼人的人怎麼說

如果遇到不講理的人呢?前述的「是否哥」就是不講理的代表案例。在前面章節中,曾經提過「氣話怎麼說」,但現在要教你遇到不講理、愛講氣話的人,怎麼說話?

首先,當對方態度強硬時,你就要示弱、態度放軟一點,否則雙方都處在硬碰硬的狀態下,絕對是兩敗俱傷;再不然乾脆一開始就直接反問:「請問,這件事你要怎麼處理?」反問法是最容易解套的方式,把問題丟給對方,看對方如何出招;甚至還可以故意反將一軍,誇讚他:「還好你是個很講理的人……」

這個方式就是前述提過的「踩話頭」技巧,但需要巧妙運用「畢馬龍效應」。

譬如當大人帶小兒子出門,多半會先跟孩子說,因為你很聽話又乖,所以才帶你出來玩。小孩就會默默聽在心裡,接下來的表現大都特別乖巧。

當你先告知對方,哪些行為或作法會讓大人喜歡、欣賞或感覺很棒,大多數的小孩都會希望成為大人眼中期待的模樣,最後期望成真,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畢馬龍效應」。

何謂「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又稱為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其典故來自於一則神話故事:畢馬龍是Galatea島的國王,他擅於雕刻,每次他都期許自己能雕塑出世上最美的雕像,最後他做到了,但也因而迷戀上自己雕出Cyprus的少女像,所幸後來真情感動愛神,賦予這座少女雕像生命,兩人才得以結合。

這個典故所衍生出來的「畢馬龍效應」,曾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課程中予以驗證而提出,該效應暗示: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因為人會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影響和暗示,尤其是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進而變成他們期望的樣子,故該效應又稱為「期望理論」。

志安是一位成功的童書業務員。

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家庭主婦阿嬌,她對志安銷售的書籍很感興趣,卻遲遲不肯下訂單,阿嬌後來透露,因為掌控家中經濟大權的人是她老公阿雄,但阿雄很「番」、不講理、很難溝通,如果想要購買這一套兒童叢書,非得阿雄同意才行,於是,志安決定隔天親自登門拜訪阿雄。

志安一見到阿雄,立刻採取「踩話頭」的說話技巧,他說:「聽您太太說,您是一位非常明事理的人,所以我今天特地前來拜訪,做生意最怕遇到不講理的人,只是為反對而反對,那種人給我們的印象很差……」

話才一起頭,志安就先用「講理」二字掐住阿雄的脖子,接著再舉出負面案例,暗示或提醒對方,不要像不講理的那種人一樣,志安連續出招,叫阿雄不得不讓自己表現的很「講理」,也不敢在跟志安交涉過程中,表現出為反對而反對的模樣,最後,志安當然順利做成這筆生意。

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不講理的人,這些人是屬於情緒較容易失控的類型;換言之,如果要跟不講理的人溝通,就必須具備好耐心,先安撫對方的情緒,再慢慢地跟對方說清楚。

當對方處於情緒平穩的狀態下,就可以開始和對方調頻率,為什麼要調頻率?由於對方屬於不講理的人,他原本的頻率可能跟一般人不同,但為了要使談判持續下去,就必須把頻率調成一樣才行。

但要如何調整頻率呢?簡單來說,就是使用同理心,順著對方的意思,令對方覺得你和他是站在「同一國」的人,譬如,當對方正在為某事抓狂時,你必須一起加入他同仇敵愾的陣營,然後再幫他戴上一頂高帽子:「是啊!如果我是你,一定會加倍抓狂,你的EQ真好,只是這樣說說他而已,你真是個好人……」這樣說,你還生得了氣嗎?

有一天晚上,志安還在辦公室處理童書訂單的事,突然接到一位氣焰高漲、口氣甚差的男子打電話來罵人,這位男子不等志安說上幾句話,就不耐煩地打斷他說話,並大聲對他吼叫:「無……阮是不買不行吆!哼!」

志安立刻把姿態放低並安撫他說:「大哥是按怎……」沒想到,話還沒說完,男子就狠狠地兇了起來:「免叫得那麼親,反正阮就是不買就對啦!」

志安不畏對方的沖沖怒氣,繼續維持他一貫禮貌的態度說:「不買,無要緊!沒關係!大哥,我相信你嘛是一個阿莎力的人,可能是恁太太沒跟恁講,就做了這件代誌,才讓恁抓狂,想當年若是我老婆這樣做,我菜刀都快拿出來了!你卻只是打一通電話過來,我覺得你實在是個水準不錯的人……」

聽到志安這樣一說,男子的語氣開始變得緩和起來,說:「無啦!阮只是……今嘛不需要買這些書啦!後時再說……」

志安馬上接著回答他說:「無要緊!我們明天就去把書收回來,請問大哥明天下午有空嗎?」

原本一觸即發的火爆場面得以快速落幕,而志安也順利贏取第二天下午和男子再次溝通與說服的機會。

生活或職場中一旦出現不講理的人,就代表當下正有一件糾紛發生,處理糾紛問題,態度誠不誠懇格外重要,以客訴為例。當客人打電話向客服人員抱怨:「為什麼已經五天了,商品還沒寄到,電視上明明說三天內就會寄到客戶家,不是嗎?」

當客戶火冒三丈開罵之際,受過專業訓練的客服人員一定會用最誠懇的態度向客戶道歉;但今天若是客服人員在電話另一頭辯解:「不會啊!不可能……」想要否認客戶的說法,情況一定更糟。

必須一提的是,有些人表現不講理,主要原因是沒聽到他感興趣、最在意的話題,你必須去推敲對方真正在意的事到底是什麼?

譬如,有的丈夫不答應太太買某一套書,對業務人員說,不是因為太太不會使用,是丈夫在意這套書的價格;換句話說,沒弄清楚對方真正的想法,反而圍繞在他太太不懂使用這套書教孩子,或這套書很好上手等話題,那你絕對拿不到這筆訂單。

同理可證,當對方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不妨禮貌性的說:「不好意思!你有什麼想要表達的?」先讓對方質問後,再接著說:「是!我們會調查清楚,還有其他問題嗎?」倘若對方罵不夠,就讓他繼續發洩,你只需默默地聽,耐心等候對方宣洩完。

同時記得臉部要一直維持親切的笑容,「伸手不打笑臉人」,等對方發洩結束,就沒事了!

切記,一個銅板不會響。如果遇到咄咄逼人的客戶,你若跟著對方起舞,兩個銅板滾在一起就會匡啷作響;相反的,如果你不生氣、沒反應,對方即使咄咄逼人到不可理喻的地步,時間久了也會覺得沒意思、沒輒了!

另外,以軟姿態、語調與好聽的話來緩和當下緊繃的氣氛,「好啦!不要生氣啦!我們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一定會優先處理,請您放心!」

尤其是夫妻、情人或家人相處,如果有一方表露出咄咄逼人,只要另一方願意說出近年流行的四句話:「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與「謝謝你」,絕對有用。

這四句威力甚強的話,過去沒人特別在意或廣泛地被使用,直到「零極限」這本書提到這四句話充沛的能量,才又被世人重視起來。書中披露,夏威夷有一位神奇的心理治療師修 ˙藍博士,無需藉由任何藥物的輔助,僅憑藉這四句話做為清理人類行為的依據,結果治癒了一所醫院裡患有精神疾病的所有病患,造成極大的震撼。

我們也曾親身嘗試這四句話的力量。

實驗方式為,當其中一方盛怒時,另一個人就開口說出這四句話:「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與「謝謝你」,無論對方多麼憤怒,經由這四句話的「洗禮」後,對方竟然無法繼續生氣。現在,我們將這四句話帶到工作場域,效果非常驚人,值得大家嘗試。

巴菲特的致富絕招:

沒有人不喜歡戴高帽子,對講理或不講理的人都好用。

作者介紹|

黃正昌

成功學超級激勵大師,曾至新北市政府、劍潭活動中心、長榮桂冠酒店、板橋新埔國中、桃園古華飯店、台南文化中心、高雄文化中心,新竹、苗栗、雲林、嘉義、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的大型訓練機構、以及各大保險公司、大專院校等地,舉辦大型演講,聽講人次超過50,000人次。

梁金梅

嘉義女中,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曾任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

本文經授權改寫自布克文化30秒,打動人心說話術:38招瞬間攻心祕技,教你暢所欲言,成功說服所有人(原標題:遇到講理的人/不講理又咄咄逼人的人怎麼說?)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