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努力跟恐攻犯對質,鄉民竟把警方部署上傳網路…專家:推文之前先用用你的大腦

2018-10-29 10:39

? 人氣

2018年5月14日,印尼泗水三間教堂驚傳恐攻,警方封鎖爆炸現場。(美聯社)

2018年5月14日,印尼泗水三間教堂驚傳恐攻,警方封鎖爆炸現場。(美聯社)

本文將要討論槍擊事件中一個很複雜的面向。這個問題越來越常出現在第一線,是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發達後變得很棘手的問題——它出現在恐怖事件當中,有好也有壞。

我要分成三方面討論。第一是受害者在槍擊事件中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第二是槍手在攻擊進行中使用社群媒體——這個趨勢日益頻繁,隱藏許多問題。第三是未被直接捲入事件的一般大眾使用社群媒體,它又牽涉到可能看到現場遭到攻擊的人士,以及沒有看到現場情況的人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已開發社會中近乎無人不用社群媒體。我們已經很難不透過智慧型手機找到其他人,人們不斷的與他們選定的數位「社群」互動。我和大家一樣也使用各種數位科技,但是我限制自己只使用其中最普遍的一項——智慧型手機。這是行動科技的極致,你可以帶著它到處走動,但是它也會使你自己和周遭世界隔離

我先舉個實際例子。常常看到有人走在街上,沉浸在音樂中,全然不覺周遭的動靜。你若聽到有些人沉浸在網路世界,渾然不察周遭狀況就走入人行道,結果遭汽車撞死或撞傷,這也不算新聞。由於過度使用科技而產生這種渾然不覺的狀態,恰恰和保持安全、強化生活經驗所要求的警覺狀態南轅北轍。你不能從一組耳機後面體驗你的「情勢察覺」。

雖然我知道,我這麼說是完全背逆現代潮流,但是越來越多人同意我的看法。我希望你也能夠認同,把使用智慧型手機限制在合適的時間和環境之下。

我們先來看看社群媒體的廣泛使用,以及它在各種恐怖分子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攻擊者使用智慧型手機

有一個實例發生在二○一六年七月,十八歲的阿里‧桑伯利(Ali Sonboly)利用臉書誘騙年輕的受害者到德國慕尼黑一個購物中心。桑伯利開了一個臉書帳號,偽裝是個漂亮的少女莎莉娜。

攻擊事件之前幾個小時,他用莎莉娜這個名字發出訊息,說:「請在今天下午四點到OEZ購物中心的麥當勞來。只要不是太昂貴,我什麼東西都可以送你。」

最後,桑伯利在麥當勞開槍射殺了九個人,其中四名青少年是看到他的訊息而來。

脈動夜總會殺手、二十九歲的奧瑪‧馬丁(Omar Mateen)喜歡在臉書上貼出裝扮整齊的自拍照片。這顯示他有自戀狂的精神症狀。他也運用臉書當做工具,試圖查出幾位佛羅里達警員的住家地址。很顯然他的備案計畫是到某位警察家中去殺害他及其家人。

當然這類訊息也有助於探員調查殺手犯案的動機,治安單位也很明顯在設法打入社群媒體,試圖查出潛在槍手的共同特徵。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現在,我要呼籲大家,人人都應保持警覺。如果你發現某位網友出現建立炸藥暴行的思想傾向,趕快向治安單位報告

然而,就身陷事件當中的受害者而言,歹徒忙著透過社群媒體和當局談判,或在對新聞記者發表聲明,還有更即刻、更重要的意義。道理很簡單──槍手說話或發簡訊時,他不可能開槍!

他在忙的時候,就不能完全專心。這給了你機會悄悄移動到更安全的掩護,或是偷襲他。槍手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等於他在更換彈匣,他的手指不在扳機上,他的罩門就暴露出來。

脈動慘案的槍手奧瑪‧馬丁曾在網路上進行了許多對話,跟警察講話,跟記者講話,還在臉書上貼文。這些不開槍的空檔就是可以利用的機會,因為他忙著和社群媒體打交道而分心。但是這並不代表在他槍口下的眾人就一定能利用這個時刻,也不代表我們在此批評他們。

槍手忙著使用社群媒體或是談判的時候,其他因素也必須列入考量。譬如,人質的身體狀況,是否知道有可能採取什麼行動——本文接下來就是要提供這些知識。

另一方面,伊斯蘭國的主要殺手顯然都屬於這些原則的例外。所謂伊斯蘭國的主要殺手,我指的是轉移到西方國家城市進行自殺攻擊的第一線戰士。他們在攻擊時不浪費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專心致志執行任務──大開殺戒,盡可能殺死最多的人。伊斯蘭國許多高階指揮官——如下達指令在巴黎和伊斯坦堡機場發動攻擊者的特色,是不被使用社群媒體所麻痺。他們也不會因為談判而少殺些人。

許多「中學」槍擊事件攻擊者則是在暴力幻想下犯案,他們經常已經精神不正常,談判通常不在劇本之內;而凶手在腦子裡可能已經把自己的劇本彩排好幾次。不過,這一級的歹徒可能沉溺在怪異的社群媒體貼文當中。

那麼受害者使用社群媒體又是怎麼一回事?我深怕我們得從某些完全可以理解的誤判——往往有人因此喪生——去汲取教訓。我希望大家為最壞的狀況做好準備,希望我的建議可以救人性命。

二、受害者使用智慧型手機

聽說有些人陷身恐怖攻擊事件時第一反應不是閃避或逃跑,而是在推特推文,或是拍攝視頻;這令人很困惑,但也不奇怪。我不準備評論這究竟是好事或壞事。

你的智慧型手機或社群媒體可以是救命工具,也可以是你的封棺釘子。這全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使用它而定。有些使用方式,我不會批評,譬如有些人被扣為人質,或受了重傷,他發簡訊或推文向親人永別,最後一次表達愛意。然而,恐怖事件剛發生的頭幾秒鐘是不能浪費的。請各位好好利用那寶貴的時間尋找掩護、評估情勢,以及省思我在其他章列舉的各項演練。別浪費這些無可取代的時間去搞什麼上傳。請控制你直覺就要打開社群媒體的反應。如此一來可能救你一命,也救別人性命。有發生過一些實例,人們在側錄槍擊事件視頻時負傷或被殺。所以我要呼籲大家不要虛耗精力和寶貴的幾秒鐘拍照、攝影。

我相信這是一種症狀。我在伊拉克服役期間奉命武裝保護採訪媒體時,首次見識到這種現象。攝影記者經常似乎覺得他們超凡入聖,拿著鏡頭就像脫離戰場現實。我看過他們在槍林彈雨中站起來,顯然不顧一切、拚命按快門。他們似乎不知道「攝」這個字的意思是拍照,但還有另一個同音字——射,開槍,一槍斃命。通常得等到子彈打到旁邊某人,或者像我伸手抓他們退下、找掩護,才把他們拉回到現實。

我猜想拿著手機拚命拍攝的人得了一種「鏡頭症候群」毛病。他們似乎相信沒有任何東西傷得了他們,彷彿他們根本不在現場;他們透過鏡頭的「安全」觀察事態在眼前展開。然而,手機的照相機功能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它肯定不能防彈。只要你在拍照,就是浪費可以花在做我的建議、可以賜予你活命的寶貴時間。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複雜、多層次的問題。舉例而言,在巴黎巴塔克蘭夜店放輕鬆、享樂的一群人,同時運用手機在拍攝樂隊演奏。槍手發動攻擊時,大多數人以為槍彈聲只是舞台音響效果,製造氣氛,並不是自動武器在傷人。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遭遇致命攻擊,直到周圍開始有人因傷、因死倒地,某些在拍照的人也死了。這完全可以理解──事情來得太突然,他們來不及反應。

奧蘭多脈動夜總會的情形也一樣。有個年輕女子正在拍攝人群中的朋友,她似乎從眼角餘光注意到某種異狀發生,回頭要拍攝,下一秒鐘就死了,手機還在攝錄。她怎麼會曉得一瞬間就殞命了呢!在這種情況下,受害者可能才舉杯就口要喝,就被殺了。這是無法控制的悲劇。

我的建議是把手機放在口袋裡。只有在你能相當安全使用它時才掏出來,以改變你的處境,或是向警方報告、協助。

現在我要轉移焦點到一般大眾的社群媒體互動這個主題上,這些民眾是恐怖攻擊事件的旁觀者。事實上,在槍擊事件進行中、或是結束後的社群媒體消息傳遞,可以從不正確、誤導,變成非常有利於歹徒。我們已經知道,大開殺戒的凶手可能在殺戮中稍停,檢查臉書或推特上的網友交談。在這一刻,民眾的社群媒體對話完全無助於警方,甚至嚴重影響受害者及可能的受害者

三、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一五年十一月四日加州聖地牙哥發生一個案例,警察獲報登門處理家暴事件,可是警察才剛到,立刻遭到強大火力步槍的持久攻擊。

警察撤退,建立防堵線,歹徒則移動到他的公寓大樓屋頂,找到制高點,俯瞰附近街坊,開始隨機濫射。警方立即透過推特警告居民離開窗戶,然後展開了五小時的對峙。令治安單位大為震驚的是,社群媒體上竟然出現大量圖像顯示警方布置狙擊點要對付槍手。民眾實質上變成槍手的眼線,洩露警方的策略和位置。

聖地牙哥警察協會氣急敗壞,不禁發出推文:「能否請網民停止暴露警察的位置和行動!」警方也要求媒體節制,不要報導即時新聞反而協助槍手掌握狀況

聖地牙哥案並不是獨立事件。二○一三年四月,波士頓馬拉松路跑活動不幸遭遇炸彈客攻擊,警方布下羅網追捕逃犯德佐卡‧查納耶夫(Dzhokhar Tsarnaev)。這明顯是瘋狂殺戮事件;四月十九日,搜捕行動仍在進行中,但波士頓警察局實在受不了一件事,而透過社群媒體發布媒體警告。它說:「請勿播報已經被搜查的房子位置而危及警員安全。

社群媒體上所謂的公民記者,加上專業傳媒機構一直在追蹤報導警方搜捕查納耶夫的一舉一動,洩露警方的活動位置。很顯然這裡涉及到美國憲法第五條修正案保護的權利,但是問題關鍵不在是否有權利拍攝警方活動,問題應該是:關心權利、負責任的公民在事件發生的同一時間運用這些材料是否明智。

我對旁觀正在發生中的恐攻事件之民眾,只有一個建議:請勿使用社群媒體提供在你視線之內正在進展的事情之評論。請勿助紂為虐,幫了槍手大忙,他可能也在監看社群媒體,搜尋這類資訊。請勿不負責任的使用社群媒體,危及到執法人員及可能的受害者之性命。別在網路上嗑牙、說閒話。

人命關天。推文之前先用用你的大腦。如果已經宣戰,而你傳遞類似友軍位置的高品質情報,成為敵人的前哨眼線,你會被當做間諜槍斃的!

智慧型手機可以是救星也可以是詛咒。請壓制下現代人膝反射式的反應,在攻擊進行中還在用手機拍照或自拍。如果你位於可靠的掩護,或許可以運用它們向警方通報,但千萬不要不顧一切這麼做。如果你躲起來——譬如躲在辦公室或教室,把手機轉到靜音。如果你正從鄰近樓房觀看正在發生中的槍擊事件,請勿在社群媒體上貼文,你可能幫助歹徒獲悉警方部署的資訊和圖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 《活下來就是英雄:面對濫殺槍手反恐專家教你保命》(原標題:使用數位科技 談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在恐攻中的角色 )

作者介紹│ 約翰.蓋德斯(John Geddes)

獲得高度讚揚的前英國陸軍特種部隊準尉、狙擊手和巡邏軍醫,曾與美國三角洲部隊(US Delta Force)共同作戰,也曾在伊拉克負責保護傳媒。他現在與美國各州及聯邦執法機構運作一個保護訓練制度和擔任諮詢工作。

作者介紹│ 阿倫.里斯(Alun Rees)

自由記者和作家。報導過非洲、中東和亞洲各地的的衝突事件,以及兩次致命的恐怖分子槍擊事件。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