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司出問題,常常叫女性接手爛攤子?從風險的角度,看懂職場的性別刻板印象

2022-04-19 10:50

? 人氣

為什麼澳洲的男性與女性會如此不同,韓國人卻沒差?以這個研究來講,影響著風險認知的社會規範,同樣也強化了差異。舉例來說,相較於韓國人,澳洲允許年紀較輕的人參與帶有風險的活動,例如:澳洲16歲就能拿駕照,18歲就能抽菸喝酒。南韓則要到20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延伸閱讀:老闆講「現在年輕人真不耐操」,恐被罰150萬!面試隨便問,小心踩法律紅線

金都泳與朴俊秀認為兩國的差異,源於「西方的個人主義態度」與「東方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差別。西方的人際關係風格是自立自強,亞洲文化則強調相互依賴的關係。個人主義文化認為,表達意見是建立與展現個人認同的重要途徑。集體主義文化則認為留意他人的看法比較重要,個人應該服從與維持團體的凝聚力。

此外,相較於個人主義文化,集體主義文化更可能相信團體會做出更好的決策。韓國人因此不論男女都一樣,他們在做決定時,更看重的是集體主義的規範與相互依賴的人際關係,性別差異則相對而言沒那麼重要。(下一章會進一步探索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相較之下,在個人主義的文化刻板印象中的男性,在團體中會獲得歸屬感與尊重,也因此對於來自個人主義文化的男性來講,信心的增強導致他們在團體情境中,會比獨自一人時冒更多險。相較之下,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態度則貶低冒險,而團體又會增強這種態度。換句話說,在個人主義文化,身處於團體會讓男性更容易出現刻板印象中的男性行為,女性也會更像刻板印象中的女性。

沒有性別風險刻板印象的世界?

試想,如果我們更加關注性別與風險的刻板印象造成的影響,就此能拋開那樣的刻板印象,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先前我們看過女性創業者柴爾絲的故事。諷刺的是,即便是在照護產業,也就是一般被視為女性從事的產業,企業創辦者依舊需要靠男性,才能順利爭取到初期資金。事實上,當你想到時尚與美髮企業等世人眼中的女性產業,領軍的都是男性,例如:凱文.克萊(Calvin Klein)、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保羅.米契爾(Paul Mitchell)、維達.沙宣(Vidal Sassoon)。我猜這與這些男性創業者本身的冒險能力較為無關,而是看投資人願不願意在他們身上賭一把。這種情形再度強化風險與男性優勢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其他時候,唯有在男性不敢親身冒險的情境下,董事會與投資人才會傾向於讓女性上陣。儘管社會大眾對於女性迴避風險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但有趣的是,當企業需要找人帶領公司度過危機時,卻經常是由女性出任挑戰性大、有可能是職涯自殺的執行長職位。英國艾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組織心理學家麥可.雷恩(Michelle K. Ryan)與亞歷山大.哈斯藍(Alexander Haslam)就提出「玻璃懸崖」(Glass Cliff,組織陷入危機時,公司推女性出來當執行長的趨勢。)一詞,用以形容這種提供給女性、而且經常是少數民族的毒蘋果型危險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