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還吵著要買手機,該怎麼辦?心理師點出多數家長常犯2錯誤,3步驟和小孩好好溝通

2022-04-09 10:30

? 人氣

不管是前者或後者,最後的下場常是—孩子更加沉淪在手機網路中了,而父母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麼?因為孩子還未具備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呀!如果你不希望落得這樣的下場,請明確地拒絕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孩子溝通時,「溫和而堅定」是最高指導原則,也就是語氣溫和、態度明確,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會給就是不會給。而拒絕的步驟有三,第一,表達理解;第二,說明理由;第三,替代方案。

首先,可以這麼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擁有自己的手機,同學都有,你沒有,你覺得很失落。」這句話,是說出孩子內心的期待與感受。接著說:「同時,我們觀察到你過去的上網紀錄,時常超出約定好的使用時間,顯然你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我們得再觀察一陣子,再考慮是否給你辦手機。」這句話,是明確地說出拒絕的理由,讓孩子知道,要擁有自己的手機的標準是什麼,以及他需要努力的方向。

你不需要大動肝火,祭出威逼恐嚇:「你再吵,以後都不准上網!」或者,以類似翻舊帳的話語怒斥:「也不想想看你每次上網時間都一再超時,功課又爛得一塌糊塗。」只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就是了。

最後,與孩子討論你們會提供什麼有限的替代方案,滿足孩子平常上網做娛樂或非娛樂用途的需要。

當孩子為了手機威脅自殺時

比較麻煩的是孩子「以死相逼」。你也許在新聞報導中看過,孩子要求擁有手機,但被父母拒絕,於是從高樓縱身一跳,讓父母後悔莫及。而確實,也有些孩子會這樣說:「你們不幫我申辦手機,就代表你們不愛我,我去死一死算了!」試圖用自殺來勒索父母。

我得說,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孩子會為了得到一隻專屬自己的手機而以死相逼,肯定不只是手機的問題,而是親子關係早已破裂——長期惡劣、緊張、衝突或疏離。孩子把情感連結的需求轉移到其他面向上——網路世界就是最好的選項。有太多青少年告訴我:「連上網路之後,有人能理解我,有人能認同我,在虛擬遊戲中、社群網站上,能被喜愛、被肯定、被接納。我才不在乎現實世界的家人或朋友怎麼看我!」所以,他們當然不能沒有網路,而擁有一隻能自由使用,又能上網吃到飽的手機,是最好不過的了。

我希望你與孩子的關係不要走到這一步。而如果已經如此,也請把這個危機,當作修復親子關係的契機,重新與孩子連結上。我必須再度強調,高品質的親子關係,是避免孩子在網路世界中沉迷淪陷的最終解方。

妥協給出手機,肯定無法解決問題;改善親子互動關係,才是治本之道。

作者介紹|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

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22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減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2018年博客來、TAZZE讀冊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作家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社《脫癮而出不迷網: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