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聽話,就跟你爸講」代表妳在推卸當媽的責任!美國媽媽:華人3種育兒法最要不得...

2017-12-12 12:57

? 人氣

事實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恰恰是父母那份溫柔和堅定的態度,是「我是你媽媽,這種行為我不允許」的態度。也許當下孩子會抗議,但在內心深處他是充滿感激的,因為媽媽的做法讓他知道界限在哪裡,適當的規則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 內疚的母親容易對孩子進行過度補償

—別讓內疚蠶食了父母對孩子應有的底線,犧牲應有的原則

有一種親子關係,看上去是愛,實則卻是傷害,那就是父母帶著愧疚的心態育兒。愧疚情緒下很容易產生過度補償的心理,這樣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和自己在一起時是開心的。這樣不切實際的期望,常常一點一點蠶食了父母對孩子應有的底線。

孩子不需要完美,恰恰相反,孩子需要學會接納人生的不完美。媽媽需要去工作,孩子需要遵守規則,這些不完美也許會讓孩子不開心,但這就是生活的現實。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不完美並不等於不正常。當我們因為工作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而心生愧疚,從而對孩子進行過度補償而犧牲原則時,我們不僅僅是在看輕自己,也會讓孩子產生困惑,不知道行為界限在哪裡。

如果媽媽能夠平靜且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媽媽愛寶寶,但媽媽需要去工作,因為媽媽除了照顧你,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不過媽媽一定會回來的。」這傳達的是一份更大的愛,這份堅定才能讓孩子感覺安穩,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媽媽。

3. 討好孩子的母親讓管教形同虛設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常常有一些父母把「我和孩子做朋友」當成不管教孩子的托辭,更有家長因為太想和孩子做朋友而過度討好孩子。記得我第一次因為是否要管教孩子而猶豫時,她的認知老師對我說:「孩子接下來的人生中會有很多朋友,但未來的人生中永遠不會再有一個母親。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這是父母的責任。」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適當的管教並不意味著拳打腳踢,而是意味著我們要想清楚: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哪些事情我們需要從小就管教?在管教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出現反抗,但如果現在不管教,今後社會一定會加倍管教他。

兩週前,我曾把這些心得和一個教授進行了分享。教授說:「現代社會的資訊太多了,很多父母急於學習如何做孩子的朋友、閨蜜、好玩伴甚至保姆,唯獨忘記了一個根本,就是先把父母的位置坐穩。全然地愛孩子,經常地引導孩子,適當地管教孩子,這樣的父母才能幫孩子建立起扎實的根基,給予孩子一雙自由的翅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野人出版《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個華人媽媽在紐約曼哈頓的教育大震撼(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