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第一次定義了「公主準則」,這不僅不是玩笑,還事關女性權利

2017-08-09 09:30

? 人氣

在《小美人魚》中,人魚 Ariel 不像她的前輩們只會消極等待愛情降臨,是一個魯莽又主動尋求愛情的角色。紐約時報形容 Ariel 是一個「勇敢的冒失鬼」(spunky daredevil)。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進步,按照當時宣揚的女權主義概念,還顯得有些滯後:Ariel 依舊把眼光投射在男人身上,將自己變成他們喜歡的樣子。而著名女權雜誌《Ms.》主編 Gloria Steinem 對兩性的觀點是這樣的:「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魚不需要單車。」

02.jpg
《小美人魚》(圖/Disney Princess@facebook)

另外,迪士尼第一位有色公主的出現,比起幾十年前好萊塢就對有色人種的放開,實在顯得滯後很多。1968 年《星際爭霸戰》中,黑人女星 Nichelle Nichols 扮演的 Uhura 一角,地位幾乎與白人男性同等重要,而且她和影片中的 Kirk 貢獻了美國電視上第一個跨種族之吻。

這對當時進行到一半的黑人民權運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刺激。這意味著整個好萊塢電影,原本圍繞白人男星的話語體系開始動搖,少數族裔開始逐漸突破家庭主婦、小混混、某個無腦穿著俗媚的閨蜜這類角色。

Nichols 在接受 NPR 採訪時,說當時僅 9 歲的 Whoopi Goldberg(艾美獎、格萊美、奧斯卡獲得者)在打開電視看到《星際爭霸戰》時,在屋子裡邊跑邊叫著:「快來快來,電視上有個黑人女性,而且她不是一個女僕。」

而在這之後的 20 多年,迪士尼才開始用上非白人女主。第一位非白人公主,《阿拉丁》中的茉莉出現於 1992 年。她反抗父王的指婚,離家出走,愛上窮小子阿拉丁,與「老派公主」們單一的愛情線不同,《阿拉丁》開始討論更飽滿的愛情與婚姻。只是,在不少人眼中,茉莉公主在離家出走之後暴露了貌美人傻的硬傷。

這個問題分別被貝兒公主和花木蘭這兩個公主解決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相對來說在女性主義道路上走得挺遠的電影都出自女性編劇之手。

《美女與野獸》的編劇 Linda Woolverton 參照了小婦人 Katharine Hepburn 的性格,將貝兒公主設計成一個女權主義模範。Woolverton 在 1992 年接受 LA 時報採訪時說:「她們都是堅強、活躍愛讀書的女性。」《花木蘭》的編劇啟用了美籍華裔 Rita Hsiao,這部作品還贏得了動畫領域最高榮譽安妮獎的最佳編劇。

01.jpg
《美女與野獸》(圖/Disney Princess@facebook)

新公主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多元,開始問「我是誰?」「我要追尋什麼」這樣的問題。這意味著公主電影成為了泛性別的作品,因為這樣的困惑,男女都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