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越多越好、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台灣青年創業失敗,原來是因為這些錯誤迷思!

2017-06-19 12:03

? 人氣

新手創業家常常都沒有估算跑道的「兩年大計」,通常都是走一步算一步。這種做法自然危險,因為創辦人對於控制成本、控制產能完全沒有規劃,而通常這種情況稍微有點經驗的投資人很容易就嗅出來了,新手創業家自然更難籌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另外一個讓第一次新創公司陷入殭屍狀態的原因,就是沒有針對資金需求和業務成本去規劃跑道。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的創辦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每天都在跟人家要錢、每天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好好專注於業務,感覺每年都是兩難局面。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公司自然好不了。

加護病房中的新創

讓我們來討論最壞的打算:若天地不靈,公司走到了跑道尾,該怎麼辦呢?

許多新手創業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撐下去!一定要撐下去!投資人不懂的!我們要教育市場!這一定可行的!」

許多創業家,此時就開始想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救公司,這些包括接案子、參加比賽、兼職兼差等,來賺外快。

千萬不要這麼想。因為每當創辦人開始把自己的時間大塊大塊割出去賺外快,基本上這家公司已經名存實亡了。先前提到籌資本身就是一全職工作,試想今天創辦人若忙著參加比賽、到外面去接案子兼差,請問公司還有多少時間去經營業務?創辦人哪裡還有時間去籌資?

這種作法其實是慢性自殺。

假設這支團隊有做好功課,有好好想清楚商業模式、有調查市場、也有規劃跑道,那若走到現有跑道尾卻沒有投資人再加碼投資,這是創辦人反省的好機會。

很多嘴巴硬的創業家說甚麼也不願意放棄,但是說實在,在這階段,創業家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再做無謂的掙扎,先靜下心來思考出路。

因為,敝人無論過去創業的同儕、後來輔導的公司還是身邊朋友口耳相傳的消息,因為創辦人跑出去兼差而救活的公司,一家也沒有。

可否轉型?

一般而言,新創公司是否轉型,通常這話題要在跑道還剩下半年以上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了。大部分成功的新創公司,都曾經面臨轉型的壓力,因此創辦人無須太過固執,可以仔細考慮轉型的可能性。

但是,如何思考轉型,也是新手創業家最常不小心自廢武功的地方。

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敝人都看過不少團隊在面臨轉型壓力時就兵荒馬亂。通常這些創辦人的思路不是在解決甚麼問題,而是開始思考甚麼潮流可以搭順風車,要不要學一點 VR?要不要喊一下大數據?要不要碰一下 IoT?要不要跟一下金融科技?

搞到最後,團隊剩下的產能,日以繼日、月以繼月,都浪費在「測試」一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更甭談有任何市場利基的 Prototype。

不久,這些新創公司當然關門大吉,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