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無奈、覺得自己不幸,成天想死的你,社會學家一語道破你不滿意生活的關鍵

2017-05-18 10:53

? 人氣

由此可知,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或生存力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選擇職業就是選擇自我

前面提到的新郎,究竟是哪裡做錯了?他錯在過於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他沒有自己選擇自己的婚姻。其實拒絕父母看中的對象,並不代表辜負父母的心意,套用在工作上亦是如此,不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也不表示背叛父母的期望。

無論是多麼出色的職業,如果並非自己所選,日後恐怕都得承受一堆後果,就像老人家進養老院時,內心是否感到絕望,取決於能否自己做決定。

現在的年輕人和上一代不同,可以自行選擇結婚對象和工作,因此,選擇結婚對象不單純是在選擇伴侶,同時也是在選擇自我;選擇職業同樣不只是在選擇工作,亦等同於選擇自我。

為了符合對方的期待而耗費精力,這種人儘管表面看起來成功,也無法為活出自我而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

「既然無法做自己,那寧可成為惡魔。」說出這句話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西伯里。

「仔細思考人類的職業生活,在本質上超越了自我保護的本能。私生活也是一樣。」

婚姻也好,工作也好,如果只注重門面,最後將招來悲慘的結果,感受不到生存價值的人,都是只靠門面過活的人。

伊索寓言裡,有個關於母貓的故事。

母貓愛上了一位俊美的年輕人,於是請求阿芙蘿黛蒂女神把牠變成人類的女人,母貓的願望實現後,兩人得以結婚,可是變成人類的母貓,在家中看到老鼠時,還是會忍不住追著老鼠跑。

其實最討厭自己的,是母貓自己。因為牠明明是隻貓,卻假扮成人類,比起貓,牠更喜歡人類。所以生而為貓,卻試圖去過人類的生活,這就是「討厭自己」的證據。

也是牠之所以會「感到無奈」的原因。

看似理想的婚姻,如果只是偽裝自我的表象,總有一天一定會開始感到越來越無可奈何。

除了結婚之外,這道理也可應用在工作上。

作者|加藤諦三(Taizo Kato)

1938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院教養學系,並修完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現為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世和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前理事)。擔任日本廣播公司體系之廣播節目《來電諮商人生》主持人長達40年。著有《人とモメない心理学》、《あの人はなぜ、ささいなことで怒りだすのか》(以上為日本小社刊出版),《自分に気づく心理学》、《心の休ませ方》(以上為日本PHP研究所出版)等書,領域橫跨心靈層面到人生啟示。本書是作者第一本談論「工作」的著作,獻給疲於工作,無法從中找到生存價值的現代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愛上工作:讓你找回奮鬥熱情與生存價值的職場心理學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