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大電機系學生:從德國教授上課方式,看見台灣教育問題出在教室裡的沉默

2016-10-14 08:10

? 人氣

每堂課或是每場演講,都是講者繁忙之餘,特地撥出時間準備的內容。在他特別擠出來的這兩個小時,也許你這一輩子就只會見到這個人一次,然而只要你跨出舒適圈開口發問,或是給予回饋,就能在無形中增加許多機會。培養實力固然重要,然而能夠在適當的場合抓住機會,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師與學生都需要改變

在大學教育中,知識本身不應該成為教學的目的,而是藉由學習知識的過程,扎實地訓練學生思考的能力,這才是教學更重要的目的。就以我修的哲學課來說,與其由教授口沫橫飛地在台上講述哲學家陳舊的理論,遠遠不如由學生認真思考後提出的一道問題,之後再由教授與學生彼此討論來得有價值。

只有當老師與學生都承認自己的不足,並攜手共同接受新的挑戰時,才會有真正的創新出現。然而,為什麼台灣教育下的學生與老師都不想互動?假如你看看國小、國中與高中的義務教育的內容,就會立刻明瞭。

我是一個標準台灣教育體制下成長的學生,回首我上大學前十八年的歲月,大多數時光都在不鼓勵犯錯的升學主義及沉默的教室中度過。考試只鼓勵學生追求分數上的完美、努力背誦蒼白的知識,與教室外的世界脫節。學生怎麼可能一踏入大學,就搖身一變成為積極發言、勇於挑戰,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呢?

但即便教育制度仍有諸多不足之處,與其不斷檢討體制的缺失,不如從你我自身的改變開始做起。你與我都能從現在就馬上開始一場「教育改革」,那就是開始跨出舒適圈,在演講與課堂中積極舉手發問吧!

文/許瑞福

台大電機系畢業,目前就讀台大電信所,同時擔任維京人酒吧營運長、美商英特爾公司實習生,曾經於大四時短暫擔任一家公司的商業顧問,並在上百位政府官員、企業家、創投面前進行英文募資簡報。時常沉浸於科技與人文之間的奇思繆想,對教育議題充滿熱忱,期許自己左手接電路板右手寫文章。平日熱愛與人討論任何事務,思考不同觀點,有任何想法指教歡迎來信:reifuxu@gmail.com。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原標題:從沈默的教室看台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一位台大電機系學生的省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