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失敗的父母,就會養出怕失敗的小孩!為了孩子好,應該放手讓他們「實驗失敗」

2016-08-17 10:47

? 人氣

那麼為了讓自己的感性更為敏銳的兩歲小孩,在大人的眼中看來,當然就只是不斷地重覆毫無道理的「失敗」和「惡作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是打翻牛奶杯;媽媽正忙著收拾時又打翻一杯飲料;把手上拿著的玩具丟出去,然後又為了要那個玩具而嚎啕大哭;真把玩具撿回來放在他手上,他又丟出去;不斷地抽出面紙盒中的面紙;把乾糧撒在地板上;在床單上鬼畫符……讓媽媽覺得煩得要死的這些行為,對幼兒的腦來說,其實都是「偉大的實驗」。

想想看,幼兒來到人世間也不過才短短一到兩年。他們幾乎不知道這個星球上的大小事。打翻杯子就可以看到一片乳白色的小海洋。然後媽媽手忙腳亂地去收拾殘局。再來一次還會有相同的結果嗎?小朋友可是躍躍欲試,想再實驗一次看看呢。為了知道人世間的秘密,幼兒們崇高的好奇心,可是不輸給諾貝爾得獎者呢。

如果媽媽從頭到尾就十分機靈,事先預防幼兒的這些「失敗」和「實驗」,就會抹殺幼兒的好奇心,這是讓人十分遺憾的事。這樣的幼兒可能會成為「聽話懂事的乖小孩」,但卻很難成為開拓全新世界觀的英雄。

聽話懂事的乖小孩,會打掃整理的小孩,考試總是考高分的小孩。為什麼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孩子養成那樣的小孩,我實在是不懂。如果想要這樣的功能,買台電腦來就可以了。

我在教自己的小孩時,總是抱著以下的想法:「與其去追求只要努力,誰都做得到的九十九分,我希望你找出只有你可以做到的那一分」。因為「如果媽媽要的是大家都稱讚的好學生,媽媽可以自己用人工智慧做一個!」(微笑)

如果媽媽是頭腦聰明又能幹、又愛乾淨的大美人,很遺憾的是養出來的小孩,通常都無法好好享受人生首次的「失敗」。

而且這些小孩的腦中,都已經根深蒂固地認為「失敗」是「應該要事先預防」的事。如果媽媽還是那種明明什麼事都還沒發生前,就會先把擔心掛在嘴邊的人,小孩就會認為「挑戰新事物」是一件不好的事,正義就是接受「父母(社會、上司)的指示」,學會忍耐,這樣的人生比較輕鬆。

給小孩過多的智育玩具甚或是幼兒教育,這種做法也讓我搖頭。

對大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想要、自己發現」。

舉例來說,「鈕扣穿過鈕扣孔的景象」,可以是在嬰兒的腦中建立空間認知的重要因素。可是前提是只有在嬰兒的腦做好接受的準備,自然而然地發現媽媽毛衣外套上的鈕扣,決定自己伸手去觸摸時,才能讓嬰兒的腦描繪出最新鮮的感性地圖。如果淪為智育玩具的一個過程,由父母帶領去操作鈕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不等小孩的腦「自己想要、自己發現」,而是搶先提早給小孩命題,小孩就會喪失發揮好奇心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