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輕人已對金錢上癮了!頂尖大學不是幸福保證,耶魯教授沉痛指出最窒息教育

2016-07-27 12:49

? 人氣

他們淨做同樣的事,是因為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我以前的學生將之比喻為「鮭魚返鄉」,有個密西根大的研究生則說是「生產線輸送帶」。有名的三角欲望理論指的正是此事:你想要某樣東西是因為看見別人都要,所以假定它很有價值。麥可.路易斯(Michael Lewis)寫下他對鮭魚返鄉的解釋,「這其中有一種群眾安全感。」「安全感」是個關鍵字。比起迷失或貪財,恐懼的驅動力更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名校生一向表現優異,他們格外害怕自己不再傑出,對於大環境的競爭激烈也特別敏感,因此總是懷抱著對於失敗的恐懼與焦慮,而那很可能來自於家長的觀念,例如爸媽本身也極端害怕失敗。

背負著這樣的憂慮,縱使為期不長,其成本也十分可觀。當一個人沒有犯錯的空間時,他往往會盡全力避免犯錯而無暇另顧,這也是致使英才教育不利於學習的原因之一。正如前哈佛學院長哈利.路易士(Harry Lewis)在文章中寫道:沒人想在一堂可能拿不到A的課程上賭運氣,以至於人人只肯往自己早已熟知的領域去耕耘。

在這一場文憑的競賽中,沒有人想落後,既然實驗和探索並非百分之百成功,新觀念或新視野的開發就落得被擱在一旁,可這才是大專教育原本肩負的使命——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一個波莫納的學生說她很樂意去多方面思考自己的所學,只不過她實在沒有時間,我便問她:假如妳不要每一科都拿A,會不會就有時間了呢?她看著我,好像我這問題失禮至極。

菁英學生被訓練為茫然的綿羊,順從朝同方向前進

大四就像是驗收成果的時刻,前文提及的這些訓練已將你塑型,而置身在羊群中的安全感,也讓你覺得自己可以開始為人生做些真正的決策。現在再想想我學生說「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決定」有多麼困難,特別是當你看見別的羊兒紛紛做出一模一樣的選擇時。同儕觀點在此時造成的壓力比我們想像的大多了。很多孩子告訴我,當同學們口中談及與眾不同的出路,就如同評論一個瘋子的行為,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闖來」或「你算哪根蔥,膽敢不從眾」。

畢業也無法改變這些潛規則。有些孩子勇敢的忠於自我,也決定不回首、不眷戀名校光環,心中卻怎樣也無法抹消那種壓力和孤獨感。我親眼見到學生們花上好幾年去對抗它;他們或許是出於信念,也或許是別無選擇,只為自己實在無法屈服於一份感受不到熱情的差事,但又不知道自己的熱情究竟落在何處。有個學生提到他不只受焦慮、恐懼的折磨,也在雄心壯志中掙扎,為了終究不甘於平淡,以及落居人後的自卑,總以為就在他選擇背離的那條路上,昔日同窗們一個個都綻放著高人一等的耀眼光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