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輕人已對金錢上癮了!頂尖大學不是幸福保證,耶魯教授沉痛指出最窒息教育

2016-07-27 12:49

? 人氣

走上菁英之路,代表你要在這過程中學習用菁英人士的成功標準來衡量自我,舉凡學歷、成績、各種獎章,因為你贏得的讚譽和獎賞都是由此而來,而你可光耀門楣,令師長得意,教你的對手咬牙切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後,你終於獲准進入夢想中的大學,那便是這段歷程上最大獎項,全世界都見證到你努力的成果;或者我們不該說「終於」,因為遊戲並不是到此就結束,後頭還有好多神奇勳章,諸如學業平均分數、姐妹會兄弟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醫學院考試、哈佛法學院、高盛銀行。這些獎章不僅註定了你的命運,更註定了你的身分,甚至是存在價值。

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憑主義:生活的目的變成了收集金色星星,於是你不願意再為課外活動而忙碌,任何無法寫進成績單或履歷表的事情都引不起你的興趣了。隨之而來的競爭意識,各種抄捷徑的投機手法;誠如杜塞特(Ross G. Douthat)在他的哈佛回憶錄《特權》(Privilege)一書中所述,同學們都把聰明才智用在偷懶省事而非學習上。

雙主修的風潮也是箇中怪現象之一,它讓你不再滿足於美式高等教育所設計的學習方式,包括為最愛的主修挑一大堆選修課,以及悠閒地漫步校園中與各種新思維偶然邂逅等等。這年頭你就是要比別人多拿一張文憑,否則這一路所為何來?我甚至見過一個四修的,他似乎認為這表示他非常聰明。

當文憑主義把人們對教育的認知變得狹隘、只著眼於即效實用性時,頂尖學府的便加速同質化。舉例來說,1995年時,在《美國新聞》排名前十的大學和文理學院中,以經濟學為最熱門主修的院校佔了三所;到了2013年,前十大院校中有八所的最熱門主修是經濟學,最多時甚至有十四所。

單以四年制大學而論,有此現象的是哈佛、普林斯頓、賓州大學、達特茅斯,也許連哥倫比亞和芝加哥大學都算在內(《美國新聞》的排名時有變動);而在文理學院之中,則有威廉斯、米德爾伯里、波莫納,以及克萊蒙特.麥肯納,說不定再加上安默斯特、斯沃斯莫爾、卡爾頓和衛斯理。此一熱門趨勢甚至也出現在各排行榜的第十一到二十名——全美最聞名的四十所大學和文理學院之中,竟有高達二十六所院校都以經濟學為最熱門主修,這樣的一致性實在太驚人了。

同時財金與管理顧問也躍升為最令人嚮往的職業。在2007年,已獲全職工作內定的哈佛大四生之中約有一半是即將踏進這兩個行業,而這個現象只在金融海嘯發生的那幾年稍有減緩,2010年隨即捲土重來;無獨有偶的,賓州大學、康乃爾、史丹佛和MIT也是如此。到了2011年,有36%的普林斯頓畢業生走進了財金職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