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女生宣稱自己看到「鬼」,是卡到陰又或精神疾病?心理師分析這情況應該是…

2016-07-22 10:50

? 人氣

與晶晶討論到「人格」的部份時,晶晶分別為這些人格命名,而這些名稱也代表著這些人格出現的時機與功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哦哦...有沒有可能這些『人格』其實都是妳心裡的聲音,妳用這些聲音來提醒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不要做哪些事情,避免惹別人生氣,對嗎? 」我試圖讓晶晶覺察這些自己稱之為「人格」(卻因此嚇到很多人)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己內在的聲音,而那些聲音往往都是用來提醒自己的。

記得是在我預告諮商即將結束的最後那幾次,晶晶說:「最後這幾次我要用我自己跟你聊天,不要再用其他的人格了。」

「哇,妳進步了耶! 妳現在可以自己決定要讓那些聲音出現、哪些聲音不要出現,妳可以作主了! 」我回應她。

然後晶晶回應了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其實我知道那都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可是這樣比較不會無聊,至少有人陪我說話……」

「我一開始其實不想來這邊跟你聊天,我覺得你也會跟其他人一樣說我有神經病,但是你居然沒有罵我,而且還專心聽我說話。」

「雖然你後來都不太跟我講鬼的事情,但是跟你聊其他的事情好像也很好玩。」

「我現在已經很少去幫什麼鬼魂做事情了,而且其實我自己也很怕鬼。」

事實上,許多人在童年時期多多少少也會在獨處時,發展出一人分飾多角的行為。我記得小時候當姐姐去上學時,因為爸媽正在店裡忙著做生意,所以覺得寂寞的時候,我就會自己拿著幾個玩具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間相互對話,後來甚至還把他們當成現實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朋友,在生活中時不時就會喊一下他們的名字,害得爸媽相當擔心。

經過討論之後,晶晶其實很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情,但要她接受「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編造出來」的,也就代表要她再次去承認「學校與家庭都沒有人要陪伴她」的殘酷事實。為了不去面對令人寂寞與痛苦的現實生活,於是選擇繼續活在編造的情節裡,而神明與鬼魂之說正好也是這個虔誠的小村落裡大家最熟悉的題材。

知名的日本臨床心理師及榮格心理學家山中康裕先生在《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一書中曾提到:「去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與生存之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孩子也是如此。因為覺得寂寞、想要被關心,所以發展出各式各樣陪伴自己的方式。即使她所使用的方式並非我們覺得適當或健康的,但她卻在維持正常作息(正常上學、去補習班、幫自己準備早餐與晚餐)的情況下,還能獨自找到讓自己不寂寞,甚至好像還有特殊能力的方式,那正是一種因應生存的潛能,藉此避免讓自己的情緒或精神崩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