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真的越來越低薪?PTT的10年變遷揭發真相!長輩們還不看看

2016-06-28 15:37

? 人氣

17
 

主題的討論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也集中在職場氛圍和對於未來的討論。

2015年上半年的關聯詞分析

18
 

我們在此使用R軟體進行關聯詞分析,達成「輿情蒐集」的目的,也就是當討論到 XXX 時,可知道網民通常也會關注 XXX,透過R找出與該詞相關度高的詞彙,以便進行撰文或研究時提高內容廣度與關注議題涵蓋率。

2015年提到「不合理」的文章中,透過分類我們可以發現,相關係數與其為高數值為0.3,有五大類型的內容:在「血汗職場」中,許多人抱怨在職場上總是「一個人做三個人」、或是批評現在的企業「一堆鬼公司」,而在此我們也可以發現,北部與中南部的薪資差異討論更是明顯「戰地區」,而「血汗設計業」的爆肝工作現況也是討論居多,甚至出現勸退「只想說別走設計」、「只剩公務員想學設計」,「薪資相關」的不合理則是哀聲載道,許多被扣薪、責任制、不支薪、低於法定、無加班費的各種陋習,最後「各種後悔」則可以看到鄉民們抒發自己後悔以前當初的選擇,或是心寒自己的工作沒出路。

19
 

於是我們又對「加班費」一詞進行關聯詞分析,相關係數為0.71的分類有三項分別是「羨慕金融業」,其產業的工作環境因較無其他工作類型如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力需求,故較少出現過長工時的情況,而金融業如銀行、基金公司等薪資都是拉高國內薪資平均值;另外我們也在分析中發現三個人名,是立委、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經常報導勞動新聞的記者。而我們也能看到,傳統產業的工作環境是以加班惡名昭彰的,鄉民們紛紛抱怨「沒調薪」、「沒人才」、甚至批評雇主「只會抱怨年輕人不愛傳產」。

20
 

那麼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工作議題「低薪」,分析出的相關係數為0.21,不外乎也是「地區」以及「血汗」的議題,再次我們又看見了南北薪資差距的討論,還有在職場員工對職場的各種批評和抱怨「吝給員工」、「人夠奴XX萬都嫌太高」、「野狗吠老闆」。

我們簡單總結觀察十年以來的薪水板文字雲變化,可以發現討論的趨勢與年輕人所面臨的社會現況。在2004 - 2008 年的討論,以人際關係、人脈的話題為高頻。2009 年之後,高頻率出現職業類別、工作待遇、找工作的話題。而在2009 - 2012 年期間離開工作的討論從「資遣」轉變為「提離職」,隨著所面對的就業環境日益艱難,薪水板的話題氛圍也明顯地產生改變。

現況的困境:物慾不滿足V.S.新貧階級

21
 

除此之外,有一個問題已是人人都得面對的真相,那就是如泡沫般無限滋長的物慾。

與工業時代以生產者為主的舊貧時代相比,當代的消費慾望已經遠超過生產層次的消費慾望。社會學家包曼在《工作、消費與新貧》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中的新貧階級大多為一般的消費者」。

22
 

我們消費,不再只是為了滿足生存需求,而是滿足心理的消費慾望。

加上人際關係在群體的相處裡追求認同佔有重大因素,因此對於物質會有一定的慾望,例如當大家都在討論這最新手機的新功能時,我們會希望也能一起討論,就會希望自己也有同一款的手機。但是現實往往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年輕人往往會感到不快樂,甚至在消費能力不足時,還會被同儕視為是有缺陷的,而節儉的人甚至被視為異類。

而這樣的物慾隨著廣告與網路媒體被膨脹到無限大,呈現一種匱乏的狀態。這就是包曼看到的「有瑕疵的消費者」,我們處在消費永遠匱乏的年代,或許吃得飽、穿得暖,但是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刻。

過去,將貧窮的勞工說是不道德且懶惰的,是社會毒瘤,包曼表示這樣的形容帶有主觀病態的觀點,像是對遊民的指責。而在現代社會出現的新勞工,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也有很強的動機想努力工作,但是因為社會結構的因素,已經不再像是過去只要有意願就能投入勞動。

而身處現代,失業就與勞動倫理無關,而是與社會結構趨勢有關。經濟結構的轉變與全球化勞動市場的重新建構,讓這些人年輕、有技術又有學歷的勞動者卻沒有穩定的工作成為窮人,正式進入新貧世代。

不只是台灣,原來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國家,為了更廉價的勞動成本產業外移,帶走國內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讓原來想工作且有能力的年輕人失業。例如歐洲的歐豬五國,青年的失業率可高達50%,貧窮青年的失業更成為重要的問題。

除了物質需求無法滿足之外,人民也會因為預見自己日後退休條件會比現在嚴苛,而在精神層面上感到不快樂。

 新貧世代的轉機!?

23
 

讓年輕人看見未來,落實分配正義

一個國家的年輕人若是看不見未來,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會有未來。政府在重整經濟與加強建設的同時,也要重新分配社會的資源,讓更多資源投注在年輕世代的身上,不再讓財團等既得利益者更加獲利。若要促進階層的流動,就必須落實分配正義。

精神生活的反璞歸真 

而身為90後年輕人的我們,面對新貧世代的來臨,也不全然只能沈浸在負面的思考裡聽天由命,如果要打破這種負面思考的循環,或許每個人在認識自己的狀況後,開始鼓勵自己投入問題的解決與嘗試,重新評估自己的處境,並且在這樣慾望無窮的狀態下,學習自我控制與節制。

包曼也在書中談到在這樣全面貧困的大環境下,唯一的正面出路就是全體自發性的儉樸。人們若能夠回歸簡單與純樸,壓制心中的慾望,就能夠解決心理層面的貧窮,因而感到快樂與滿足。

最後,祝福這個時代的我們,不要畏懼身處於新貧階級,保有心靈上的富足,才是思考出路因應未來的重要之道。

參考資料:
《崩 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化的危機》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 、張烽益 著
《工作、消費與新貧》齊格蒙‧包曼 著

作者/ 莊霈淳 黃科榕 楊翔竣 簡釆葳
資料視覺化/ 陳顥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日常生活中的統計 (原標題:有沒有年輕人越來越低薪的八卦?PTT薪水版文字探勘調查報告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