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專文:他們是怎麼上公民課的

2016-04-29 07:10

? 人氣

你以為我是哪國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說:「你不記得嗎?我上幼稚園時,圖畫書裡很多主角不是德國的約翰或瑪莉亞,而是土耳其的『阿里』。」

土耳其人是德國最大的少數民族群體。我確實記得,很多兒童繪本書裡,「阿里」是主角,讓德國小孩懂得土耳其的阿里背景是什麼、講什麼語言、為什麼這樣想這樣做,為什麼吃的東西部一樣,這便是多元文化的教導。

他說︰「你記不記得?我們四歲就參加足球隊。每次比賽前,教練會先講話,其實每次說的都是:如何跟你的團隊合作、如何尊敬教練的權威,但是也告訴你覺得有問題時,如何跟你想反對的權威進行溝通。」

然後他說︰「你不記得嗎?我三年級時有一次你到學校來,你很驚訝,看到學校的壁報上面,貼出來的是十歲的小男生跟小女生之間的情書。」

我記得,那是他們正在進行的兩性教育。

他又說:「你不記得五年級時,我們舉行全校運動會,是為尼泊爾而走?」

在德國五年級已經不是小學,是中學了。他們學校那次決定,每一個小孩跑幾圈,這個社區的銀行就會依照你跑的圈數捐款,你跑一圈給一百塊、跑兩圈給兩百塊。募得的錢要做什麼呢?是要給尼泊爾山村建一所小學。經由這次活動,這群五年級的歐洲孩子跟尼泊爾的孩子,從小就有了某種聯繫。

他又說:「你不記得我國三時有一個口頭報告,要對全班同學演講。我被指定的題目是『全球化下的麥當勞』,談這個產業的運作模式,而且我做的是 PowerPoint 的Presentation,你不記得嗎?」

我記得。

接下來他說:「我高中時曾跟你討論過,我們在讀布萊希特的一個劇本《伽利略》。」德文課,也就是他們國文課。「你記不記得,當我們在討論這個文學劇本時,最主要是在討論什麼呢?」

在那個劇本裡頭,布萊希特描寫伽利略面臨人生的選擇,不同的選擇代表對生命價值的不同思考方式。在教會的壓迫下,伽利略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勇敢赴義,與教會對抗到底。選擇被教會殺死,他會成為一個捍衛自己信念、為真理赴義的英雄;然而也可能是煙火式的英雄,因為之前研究的東西在他死後無法保留,以後也不可能繼續研究了。但這種做法可以凸顯他所堅持的價值。

另一個選擇是茍活。選擇向教會屈服,因此活下來,也許可以透過比較長期、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滲透改變這個社會的想法,但你就不是英雄,同時必須承擔羞辱、挫折,以及漫長的潛伏。這二十歲的研究對象跟我說,他們在德文課讀文學作品,實際上是藉此討論個人如何面對社會、面對權威,以及必須做道德選擇時,你到底可以怎麼做。

這個其實也是公民教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