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經濟前景堪慮的情況下,近年高中畢業赴外就讀的情形持續高升。香港中文大學於前週日在台北盛大招開招生記者會,各個在學測戰場突破重圍的學子們穿上西裝,各自講學校的好,如:國際化的學生群體、全英文的授課環境、經濟前景佳的工作環境,校方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表示將會提供獎學金給優秀台灣學生,以利其就讀。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否真如此呢?
以我就讀的港中大為例,去年中文大學─崇基、新亞、聯合等書院研議「宿舍更改為三年制」意即僅保障國際生有三年宿舍,學校獎學金並不是人人都有,以我當屆為例,幾乎只有學測74級分以上的同學才有機會,學校並非真實的「國際化」,學生群體大略分成三類,香港本地生、中國「內地生」和其他國際生,其中國際生的大宗來自台灣和韓國,歐美生數量掐指可數,除了本科生之外,學校亦有龐大的交換生群體,但由於港中大本地生普遍外語能力並非出色,不同群體的學生間互動並非常態。
此外,儘管學校標榜全英文授課,實際上課程大略分為英語和廣東話,所以選課時不會廣東話的國際生都只得選英語為主的課程,課程的選擇實際上是有所限縮的。此外,近年來的中港矛盾,在校園內也不例外,不管是點餐或是宿舍活動,只要操「普通話」就會被貼上「內地生」標籤,不時被擺臉色,由於香港人分不出口音差別,台灣學生亦無法避免受到波及,舉今年新當選的學生會「星火」為例,其以本土為訴求,競選期間亦以「內地生聽不懂廣東話要求教授轉普通話」為題投書媒體,引起不少台灣和中國籍學生不滿,認為此競選內閣以虛擬的情境製造矛盾。
敞開大門讓台灣學生進入更國際化的城市就讀實屬美意,但同時更應該完整地告知欲赴港就讀的學生真實的情形,而非完美的假象,欲來港就讀的學生們也需慎重考慮。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