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食品安全衛生法之精神看頂新案判決

2015-12-19 05:50

? 人氣

頂新一審判決無罪,民團發起食安遊行。(徐詩絜攝)

頂新一審判決無罪,民團發起食安遊行。(徐詩絜攝)

日前拜讀「孫璐西告訴你頂新油品的問題關鍵」一文,筆者以為,孫璐西教授就有關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立法解釋,顯有重大誤解,乃有澄清之必要,特撰此文加以說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現行國家對於某一行為的管制方式,可分為行政管制與刑事管制二種不同的措施,前者係由行政機關對於該行為的直接管制,典型的如新藥上市許可、裁定禁止販賣違禁藥品、對於違反食品安全衛生行為的行政處分等等,此種管制措施並不涉及個人身體自由權的拘束,所以無需法院裁定,即可由行政機關進行處置。而刑事管制則是以拘束個人身體自由的方式,來嚇止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此種管制由於牽涉到人身自由權的限制,依據我國憲法第八條之規定,只能由法院進行裁判,必須經過合法審判程序,確定有罪之後,才能進行處罰,此乃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基本人權,也是聯合國在刑事司法領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標準之一,典型的如酒駕行為、販賣違禁藥品等等。

而觀諸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其亦採取此一原則,以行政管制優先,刑事制裁在後,此可由該法第44條以下之規定可知,其涉及刑事處法則僅有一條,其餘皆為行政處罰,並賦予行政機關極大之權限,得就違反食品安全衛生之行為採取各種必要緊急處置,而僅針對重大違反食品安全之行為,才課予刑事處罰,並嚴格規定其構成要件,此乃符合現行福利國家積極行政與司法謙抑之要求。

而孫教授所謂「變質或腐敗」或者「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且未經證明為無害人體健康」,按現行食安法之規定,其乃屬行政管制的範疇,違反者僅有行政處罰而無刑事處罰,此可由食安法第49條1項有關刑事處罰規定,僅針對涉及違反同法第15條第1項第三、七、十款行為,而不包孫教授所稱之「變質或腐敗」(同條項第一款)或者「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且未經證明為無害人體健康」(同條項第九款)可知,孫教授在此說法顯有誤解。

而現行法之所以如規定,主要就是基於食安管制的急迫性,必須透過行政機關的積極行為,才能達到有效的安全管制,避免危險食品流入市場,而無法透過被動的司法制裁為之,蓋依據憲法第八條有關人身自由權的保障規定,任何有關人民身體自由權的拘束,都必須經過司法機關的法律正當程序始得為之,而在現行的司法三級三審制下,要達到最終的確定判決,往往耗日費時,無法一蹴可及,此遠不如行政機關的行政措施,可立即做出必要之行政處分,而無須司法介入,縱當事人不服而提出司法救濟,亦不停止行政處分之執行,遠較司法制裁更有效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