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論文背後的第三方「灰色產業鏈」中國百餘篇論文被撤真相調查

2015-12-06 08:00

? 人氣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王乃彥院士認為,對國際論文的數量崇拜,根源仍然在於科研評價體制不合理。「不同的學科之間、理論和臨床之間,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混淆在一起,統統強調論文。」他直言,「有些外國雜誌就是靠著中國投稿人的投稿費養活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楊衛看來,科學道德和科學誠信建設是持久戰,要長時效、廣覆蓋、重實效。「從論文抄襲到引用不規範,從一稿多投再到槍手代寫、第三方代投……學術不端不斷出現新的形式。樹立好的學風,首先要大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對個人誠信、成長的危害。要十年二十年常抓不懈,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師隊伍、科研人員隊伍裏廣覆蓋。還要有切實有效的處理手段,對學術不端零容忍。」楊衛說。

愛思唯爾期刊出版全球總裁菲力浦·特赫根援引《美國科學院院報》資料指出,2012年關於論文欺詐或疑似欺詐的統計顯示:美德日排名前三,中國排在第四。「中國論文品質崛起是不爭的事實。論文絕對數量持續上升,撤稿量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加。」特赫根說。

「中國科研論文總數世界第二,撤稿是其中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中國科研人員的基本道德操守還是好的。少數人出了問題,要調查分析原因,總結教訓。」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